來源:新華報業(yè)網 2009-05-24 22:43:46
很多父母知道“過敏”,但是對這兩個字的確切含義卻是并不完全了解,也有不少家長對過敏和過敏疾病的處理存有錯誤的見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到底什么是過敏?過敏是怎么產生的?怎么預防?飲食上有什么要注意的?生活中如何去改善?這些都是家長要了解清楚的。
醫(yī)學小辭典
認識過敏
所謂過敏,是指人體接觸到本來對人體無害的物質(事物或空氣的過敏原),會制造一些化學物質(如組織胺),產生不尋常的免疫發(fā)炎反應,對人體造成傷害,這種反應稱為過敏。
癥狀
常見的病癥包括氣喘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和腸胃道過敏等,這些病癥可同時出現,也可依次出現。而這些過敏病癥組群,形成一個“過敏疾病進行曲”,也就是在嬰兒出生后,頭、臉上會出現濕疹的異位性皮膚炎,較大后出現咳嗽、喘鳴的氣喘病,或會有打噴嚏、流鼻水的過敏性鼻炎。
過敏兩大元兇遺傳和環(huán)境
一般而言,造成過敏疾病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一是遺傳體質,一是環(huán)境。
過敏體質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出生到成長,會受到食物和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決定體質敏感度的高低,此演進過程叫做“致敏化”。另外,反復暴露在過敏環(huán)境中,會使得體質的敏感度增加,很容易產生癥狀。這種體質的致敏化在嬰兒時期最為明顯,甚至胎兒時期便已經開始,因此越早避免過敏原,越能夠避免過敏的發(fā)生。
預防過敏從生活中做起
過敏是和遺傳有關的疾病,要完全避免并不容易,但下列一些原則,則可以避免或延緩寶寶過敏疾病的發(fā)生。
常見的過敏病癥包括打噴嚏、流鼻涕的過敏性鼻炎。
妙招1懷孕做起
有過敏史的家庭,孕婦最好從懷孕第3產期開始,就避免接觸過敏原和高過敏食物,如:花生、海鮮、巧克力等。
妙招2喂食母乳
寶寶出生后,最好喂食母乳,純母乳喂養(yǎng)超過4個月的寶寶,長大后發(fā)生氣喘病的機會是配方奶喂食嬰兒的1/2。而喂食母乳的母親,也需要控制飲食,避免攝取高過敏的食物。若不能喂食母乳,建議用水解蛋白嬰兒奶粉取代,另外,水解配方奶粉營養(yǎng)完整,不要擔心營養(yǎng)不夠的問題。
妙招3副食品的添加
最好在6個月大以后再開始添加,且以低過敏食物開始,循序增加。下列指引提供家長參考:
1.在6~9個月,可考慮添加米粉、綠色蔬菜、肉泥和燕麥所做的食物。
2.滿9個月后,可攝取魚、蛋黃、小麥或豆類制品。
3.避免牛油、豬油。
4.12個月前,不可進食全脂牛奶。
5.18~24個月前,避免攝取蛋白、海鮮、巧克力等。
6.滿36個月前不要吃花生、核桃類的食品。
7.大約每7天添加一種副食品,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8.食品的選擇以新鮮為原則,避免含有人工色素、保鮮劑、防腐劑的食物,食后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也不合適,另外冰冷的食物也應該盡量避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