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7℃醫(yī)學網(wǎng) 2009-06-01 17:54:33
我國的計劃免疫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lián)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種這些疫苗,都是免費的。
卡介苗
作用:可以增強寶寶對于結核病的抵抗力,預防嚴重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fā)生。
接種時間: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進行接種。
接種方法:在新生兒的左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進行皮內接種。
接種后反應:接種后2-3天僅可見在接種部位有小紅點樣的針眼,幾天后便很快消退,似正常皮膚。到新生兒快滿月時,才會出現(xiàn)局部反應,接種部位出現(xiàn)紅腫,并形成腫塊;以后腫塊中央逐漸變軟、形成小膿庖;當小膿庖自行破潰后,可滲出黃白色的膿液,此時局部形成潰瘍,并結痂;再流膿結痂,這樣反復多次;最后經(jīng)過2-3個月,痂皮脫落,形成一顆永久性的略凹陷的圓形疤痕。這是接種卡介苗的正常反應過程。
特別提醒:接種后給新生兒洗澡時應當注意,避免將洗澡水弄濕注射部位的皮膚,為此洗澡時,可用干凈的手帕或消毒紗布將上臂包扎起來,也不要經(jīng)常用手去觸摸,以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其他細菌感染。接種部膿腫或潰瘍超過6個月不愈的話,應該再檢查一下寶寶是否腋下淋巴結明顯腫大,建議帶寶寶去結核病防治所檢查,如確為膿包,需要用消毒注射器將膿液抽出,一般2~3次即可痊愈。接種卡介苗后,接種人員都會在新生兒的接種卡上做記錄,如果接種證上沒有記錄,應及時向新生兒出生的醫(yī)院詢問原因,以便在可以接種時,及時進行接種。
乙型肝炎疫苗
作用:接種后可預防乙型肝炎。
接種時間:新生兒出生后1-2天內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滿月后和6個月時,再各接種一針,方可在體內產(chǎn)生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如果第二或第三針沒有接種的話,原來接種的第一針是不起作用的。三針接種的時間應按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如不能按照要求的時間進行接種的話,可適當延長幾天,但不能超過半個月。
接種方法: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在新生兒的右上臂,為皮下注射,決不可與卡介苗接種在同一部位。
接種后反應: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后一般沒有什么反應,少數(shù)新生兒可有輕微的反應,如注射部位出現(xiàn)紅腫、疼痛、輕微發(fā)熱,但均不需要處理,2-3天后,即可恢復正常。
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
作用: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嬰兒出生后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
接種時間:寶寶出生后第2個月-第4個月,應口服三顆小兒麻痹糖丸,即完成了全程的基礎免役,在嬰兒體內產(chǎn)生了足夠的抗小兒麻痹癥的抗體,可維持2-3年。寶寶4歲左右還應再服一次以強化對該疾病的抵抗力。
接種方法:口服
接種后反應:有極少數(shù)寶寶服用脊灰疫苗后發(fā)生一過性腹瀉,可不治自愈。
接種禁忌:對牛乳及牛乳制品過敏的寶寶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體疫苗。
特別提醒:脊灰糖丸是一種活性疫苗,切勿加在熱開水或熱的食物內服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