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6-27 00:56:57
每天早晨,當你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高舉起右手,向莊嚴的五星紅旗敬禮時,你一定想知道有關(guān)這首歌的故事吧!
這首歌,是音樂家聶耳在1934年創(chuàng)作的,當時叫《義勇軍進行曲》。它是怎樣成為我們的國歌的呢?聶耳又是誰呢?好,下面就給大家講講這方面的故事。
聶耳,原名聶守信,云南玉溪人。他自幼勤奮好學,多才多藝,在民間音樂戲曲的熏陶下,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18歲時聶耳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團”,受進步思想影響,不久便參加了左翼文藝工作。從1933年起,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41部作品,大多不同凡響。他的歌曲集中反映了工農(nóng)群眾在階級壓迫下的苦難和斗爭。
1934年,日本帝國主義強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人民遭受了日寇鐵蹄的蹂躪,紛紛奔赴抗日前線,抗戰(zhàn)吼聲響徹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進步的文藝工作者目睹國土淪喪、人民受難的情景,個個義憤填膺,紛紛拿起筆來,創(chuàng)作了一批鼓舞人民進行抗戰(zhàn)的作品。當時著名作家田漢創(chuàng)作了一個電影劇本《風云兒女》,其中的一首主題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田漢寫完影片故事后,就被反動派關(guān)進了蘇州監(jiān)獄。這首歌曲的詞是他在被捕前,倉促地寫在一張香煙的錫紙襯底上的,后來由夏衍交給了聶耳。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聶耳看到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情感的歌詞,全身熱血沸騰,他無數(shù)次地朗讀歌詞,腦海中閃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仿佛看見:日本帝國主義在屠殺中國同胞,英雄的中華兒女在炮火紛飛的戰(zhàn)場上,奮勇地沖向前方……激情化成了一個個鏗鏘有力的音符。全曲只寫好前面幾句,他就親自用小號吹給一位老太太聽……
聶耳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反動派的注意,黨為了聶耳的安全,便安排他出國學習,他帶著未完成的曲譜,登上了東去的輪船。洶涌的海浪,澎湃的心潮,陣陣海風,使他仿佛聽到祖國在哭泣。他徹夜不眠,終于完成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并于1935年夏,寄回祖國。這是聶耳一生中完成的最后一首歌,也是他“最后的吼聲”,它給了中華兒女極大的精神鼓舞和戰(zhàn)斗力量。無數(shù)革命先烈就是高唱著這首戰(zhàn)歌,用自己的胸膛沖向敵人的槍口,迎接著祖國的解放。
1949年,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北京籌備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國旗、國徽都制定好了,就是國歌確定不下來。著名畫家徐悲鴻建議:《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爭中,起過巨大的鼓舞作用,應為我國國歌。周總理立即表示支持,毛主席也同意。于是,在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正式通過,《義勇軍進行曲》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又通過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每當我們聽到莊嚴雄壯的國歌,就想到偉大的祖國,經(jīng)過了多少驚濤駭浪、艱難險阻,有多少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獻身,它的成立,是多么不容易!國歌是祖國的象征,它像戰(zhàn)斗的號角,永遠召喚著我們“前進!前進!前進!進!”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