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29 10:37:58
免疫接種,效果是肯定,功不可沒?墒怯袀問題長期以來一直迷惑著大家,疫苗有很多,國家法定的一類疫苗加上家長自己付費的二類疫苗有三四十種,這么多疫苗,每個都需要給孩子打嗎?是不是多多益善呢?
然而,免疫接種,并非多多益善。
這是一個不應該回避的話題。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在臨床工作多年,我們的計劃免疫工作還有不少缺陷,大多時候,我們的宣傳重點主要放在了接種疫苗的好處方面,而對其適應癥,禁忌癥以及副作用等知識向家長宣傳的很少,加上一些基層醫(yī)生知識更新的不快,一些不適合打疫苗的孩子卻建議他們注射了疫苗,給孩子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甚至個別醫(yī)生還會因為利益的驅使,過分夸大一些計劃外疫苗的好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疫苗,我們首先要告訴家長,它們不是治療疾病的藥物,而是一種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制成的一種相對安全的毒素,我們醫(yī)學上稱做“抗原”,孩子們接受了防疫針后,由于機體受到了抗原的刺激,就會出現某些反應,從而刺激體內產生一定的抵抗力(我們稱之為特異性抗體)。但有些時候,當孩子身體出現了某些特殊情況,就不適合接種,我們稱這種情況為“禁忌癥”。每種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證也會不同。
禁忌癥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暫時禁忌,另一類是絕對禁忌。如早產兒或正在發(fā)熱的孩子就屬于“暫時禁忌”。這些孩子可以在疾病康復后補種;但是,如果孩子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嚴重過敏體質等特殊疾病,就屬于“絕對禁忌”,這樣的孩子,如果接種疫苗可能發(fā)生異常反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絕對不可接種疫苗。所以說,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打疫苗。也可以這樣認為,每給孩子打一次疫苗,就是注射一種特殊的毒素,給孩子防病的同時,也要冒一定的風險。
有以下情況的兒童應禁忌或暫緩接種疫苗:
1,患有皮炎、銀屑病、化膿性皮膚病的小兒不宜接種,等待皮膚痊愈后方可進行接種;
2,有過敏史的兒童如哮喘、蕁麻疹、嚴重濕疹等過敏體質的小兒不宜接種(除外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凡發(fā)現對雞蛋過敏的兒童則不宜接種麻疹疫苗、麻風腮三聯疫苗、防感靈疫苗等。
3,體溫超過37.5℃,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接種,應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種;
4,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5,患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性疾病的兒童,如大腦功能發(fā)育不全、癲癇、腦癱、缺血缺氧性腦病、高熱驚厥、抽風病史、腦炎后遺癥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小兒不宜接種(除外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6,嚴重營養(yǎng)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7,如果小兒每天大便次數超過4次,須待恢復后2周,才可服用脊灰疫苗;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的小兒,6周內不應該接種麻疹疫苗;
8,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接種,空腹饑餓時不宜預防接種。
關于計劃外疫苗的幾點建議:
第一,如孩子將于近期入園,可提前一個月接種水痘疫苗。因為水痘較易在群居的環(huán)境中迅速傳播,腮腺炎疫苗也如此;如孩子經常會有在外就餐的機會,最好及時接種甲肝疫苗;如孩子不上幼兒園,可暫時不接種,等上小學后再種。
第二,如果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但孩子又需要接種時,當同一種疫苗既有國產又有進口疫苗時可選擇國產疫苗。因為國產疫苗要便宜些,效果也基本一樣。
第三,如孩子機體抵抗力較低,平時極易患病,排除免疫缺陷等上面提到的疾病,可在適宜的年齡段為孩子選種防感靈(預防流感)、肺炎疫苗等,但要提醒大家的一句是,這種疫苗作用是相對單一的,只能對已知的幾種病毒引起的肺炎有效果,如果病毒變了種或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是沒有作用的.所以即使打了肺炎疫苗,照樣會得肺炎.
第四,家有寵物的家長應當特別注意,凡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后,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第五,秋冬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瀉,而該疫苗的保護期為一年半,對于愛腹瀉的孩子可以在每年的3月份到9月底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但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對于2歲以上抵抗力相對比較好的孩子,完全可以不用打。
第六,不要希冀單靠疫苗就能預防所有的疾病,要給孩子多吃母乳,合理喂養(yǎng),健康的體魄就能抵抗許多常見的疾病。
第七,如因自身因素不能注射疫苗的孩子,家長也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孩子發(fā)生傳染病的幾率并不是非常高,即使萬一得了,目前醫(yī)學上大多可以治療。所以家長們不要隱瞞疾病冒風險給孩子打不適合注射的疫苗。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