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7-05 20:59:03
人是通過和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的認同,為他人所接受的過程中,發(fā)展著他(她)的思想、感情和知識經(jīng)驗的?梢哉f,在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幼兒時期,是人與交往、形成各種各樣關(guān)系的開創(chuàng)時期,他們的社會化技能和社會交往的發(fā)展尚處在最初的發(fā)生階段。這個時期幼兒合群性的高低,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他們成年后合群性的高低。
所謂的合群性(Affiliation),是指個人積極接近他人和參與他人的活動,想獲得他人認同的趨勢和勢向,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過程。
因此,本調(diào)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過對幼兒進行合群性的測驗,來了解現(xiàn)階段大班兒童的合群性原因以及交友的方式和心態(tài)等,以便教育實施者和家長在了解孩子的交友心態(tài)下,能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一、幼兒合群的主要原因
一般的也是比較平常的兒童交往心理與行為主要是受兒童的年齡、能力、性別以及他們的興趣的影響。我們主要是通過自由活動時間來觀察,這一群一組很明顯地區(qū)分開來,也有一部分幼兒總是圍著領(lǐng)頭的幼兒轉(zhuǎn)。所有這些都像一些教育學(xué)家所說的那樣,友誼依賴于許多可變的因素,即包括年齡、性別以及社會能力的相似和難以分析的個人吸引力的特征(YoungandCooper)。
由于現(xiàn)代兒童生活在信息社會中,受到來自社會的各種刺激、各種影響,特別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周圍人們與事物對他們的影響,使他們開始對某人產(chǎn)生好感。因此,在一般的合群原因的背后,還有許多我們成人意想不到的原因。
1、助人。既然能幫助別人,那么這個孩子在某一方面肯定是比較有能力的。但最主要的是他(她)具有愛幫助別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所以那些被幫助的同伴說:“我覺得她很好,對我也很好,經(jīng)常幫助我,后來我們就成了好朋友。”“我很喜歡和他在一起,因為他很大方,不會生氣。”還有的說:“我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他總是很謙讓我,所以我和他做朋友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女孩說:“當我每次找不到自己的東西的時候,我就請XXX幫忙,他總能幫我找到。”當我單獨問這位XXX時,他的回答和小女孩一樣:“XXX找不到東西時,總是要我?guī)退摇?rdquo;這使我想起一位教育學(xué)家說過,在學(xué)前年齡階段形成親密的友誼,也有能力和需要的因素。這使我了解到,此時的兒童交友心理與行為不是非常簡單了,而是他們知道通過給予同伴心理上和行為上的幫助來表示友誼,并在需要時給予安慰。
2、無主見。這一類的孩子在開始時沒有固定的朋友,一段時間和這個好,一段時間又和另外群體的小朋友好。而這些群體的小朋友對他的存在與否也感到無所謂。他總是在尋找自己的伙伴,在終于找到固定的朋友之后,我們問及原因,他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反正他們和我好,我就和他們好。”這一類孩子交友即沒主見也較被動,顯然比例很低,但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
3、威脅、被迫。有小朋友說:“XXX經(jīng)常借東西給我,他說要我跟他好,不然的話,他不跟我好,也不借東西給我了。”類似的情況不少,有的小朋友向同伴請求幫助,而對方交換的條件就是“你要和我好。”出于無奈,他們也成不好朋友。不管這“好朋友”的性質(zhì)如何,但終究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
4、受成人影響。二年下來,家長之間也有的接觸很多的,他們的話題主要是圍繞著孩子,久而久之,他們的接觸影響了孩子,孩子在班內(nèi)也成了好朋友。應(yīng)該說這群孩子的家長,非常重視群體對孩子的影響,所以他們利用群體這個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孩子之間一種相互進取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二、想結(jié)交新朋友的原因
雖然孩子想交新朋友的原因很多,但他們的目的性是很明確的。
首先,一部分孩子愿意和在某一方面成績較突出的或有進步的同伴交友。這些行為與學(xué)前教育中的原理分析是一致的,表明這些孩子本身就有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愿望,那些在多方面突出的孩子,似乎是他們榜樣和目標,通過與他們交友使自己也能成為優(yōu)秀者。
其次,就是為了得到他人的物質(zhì)而與之交友,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這與問題1中威脅和被迫成友是不同的。前者是被動的,而此者卻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主動與之交友的。出于這個原因結(jié)交的朋友是不牢靠的,而這個幼兒也就沒有友誼很牢固的朋友,他(她)一直在為達到目的而不停的地找物質(zhì)目標,交朋友、扔朋友,這些幼兒中有的舍得花上自己的東西與別人交朋友,然后再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
還有個別幼兒想利用別人和他交朋友。如一位小朋友說:“××很調(diào)皮,經(jīng)常打人,但是我想和他交朋友,因為如果我是他的好朋友,他就不會打我了,而且有別人欺負我時,我就叫他來幫我。”對于這樣一個孩子的交友心態(tài),通道不是受周圍人和事物及教育的影響嗎?既然有了這樣的想法,他一定會想方設(shè)法和那位小朋友交朋友的。
三、交友的方法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交友目的,他們也會為達到目的而想辦法,通過與孩子交流,基本上有以下幾種方法:
1、直問法。這一類孩子考慮的不多,也非常直率,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對目標說:“我能和你成為好朋友嗎?”或者“你很好,我想和你交朋友,好嗎?”如果被對方拒絕后,有的就算了;有的會再積極爭取。在積極爭取中,也有兩種類型的幼兒,一是對同學(xué)說:“等你沒意思的時候來找我,我還會和你好的。”另一類是在對方?jīng)]有朋友的時候去邀請他,但總的來說,被拒絕的比例還是很小的。
2、送禮法。這種方法在幼兒當中很常用,有的幼兒認為,“你拿了我的東西,就應(yīng)該跟我好”,所以很多孩子把玩具、禮物作為主要的工具來征服對方。如孩子們說:“我把玩具送給他。”“他想要什么,我就給他什么。”“在他生日的時候,我送禮物給他。”“他想干什么的時候,我馬上去幫他。”這一招有時管用,在送出禮物而交不成朋友的情況下,有些小朋友會責令對方把玩具還他。
3、求助法:這一類孩子的在自己商量無結(jié)果后,會請求其他的伙伴或老師幫忙。應(yīng)該說,老師幫助無非是與之講大道理,有的幼兒會聽,那是因為老師的威信之緣故,但隨后很有可能又將其拒絕;而伙伴之間幫忙的效果比老師的要好,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了。
4、激將法。這一類的孩子用了一定的心理戰(zhàn)術(shù)。他們在商量不成后,與之說:“小朋友之間要好的,老師是這樣說的。”似乎再不成,他就要告訴老師這位小朋友不團結(jié)友愛了,還有一點威脅性。還有的幼兒說:“我故意和他開個玩笑,就說你不跟我好,我也不想跟你好了,我去和別的小朋友玩。”這一招還是有點威力的。因為幼兒總希望自己的朋友越多越好。
5、計策法。運用這個方法的孩子不多,但頗顯他們的心計。在他被同學(xué)拒絕交友后,并沒有放棄,而是再和這個同學(xué)的其他好朋友玩,借他們作橋梁,再間接地達到和此同伴交朋友的目的,可謂是用心良苦。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四、總結(jié)與建議
通過與孩子的交流和對他們的行為觀察與心態(tài)分析,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交友的目的與方法上都不受能力、年齡大小的影響。他們的這些態(tài)雖受周圍的影響很大,但也不是我們成人所能料到的,所以也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由于幼兒時期合群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成年后合群性的高低,所以我建議家長和老師:
1、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兒童只有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愿望,才能很好的接納他人,與他人相處,家長可鼓勵幼兒積極參加角色游戲,讓他們通過扮演角色去體驗家庭及其他社會成員的生活,使兒童懂得別人是怎么感受和認識外部的。
2、家長和教師要幫助兒童學(xué)習(xí)與他人分享玩具、教學(xué)材料、器具設(shè)備等,并教導(dǎo)他們與他人一起活動與工作。我們成人可為兒童提供一起工作、共同完成任務(wù)的機會,讓他們感受通過合作而獲得的成功的快樂。如,跳集體繩或比賽等。
3、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孩子認識幫助他人是很有意義的事,并為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體驗幫助別人的愉快和滿足。如,在伙伴傷心時會安慰他等。
4、家長和教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這些孩子的影響很大,也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交往的條件,并做正確有引導(dǎo)。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