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豐臺第一幼兒園 2009-07-08 18:48:44
生活是人生的第—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平凡而瑣碎,由許許多多生活細節(jié)組成。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因此,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中教師會利用游戲化課程,培養(yǎng)教導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美國教育家約·凱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說明習慣養(yǎng)成對孩子的重要性。良好的習慣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對幼兒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將伴隨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壞習慣一旦形成,我們要花掉十倍、百倍的努力將他改正,會使幼兒終身受其害。有許多葉曾指出一些青少年的違法犯罪行為,追根溯源,都是由于早期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因此,良好習慣作為一切教育的基礎和歸宿,應最先培養(yǎng)最先形成,它是幼兒成人之根本。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紐斯指出:德行應在邪惡尚未占居心靈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扎實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這時候,幼兒園游戲化的課程會曾加幼兒的興趣,起到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趣味教育法將使教師組織活動事半功倍。幼兒剛入園,面對那么多的小朋友,那么多一樣的物品往往會認不清找不到,雖然我們都會為幼兒貼上小標志,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這些標志都是老師事先準備好后指定給幼兒的,幼兒可能因為不喜歡、不想要或者是記不住。所以我們從幼兒興趣出發(fā),讓幼兒選擇喜歡的圖案,然后讓幼兒去水杯架、毛巾架、床、鞋柜等處尋找相應的圖案。在尋找的過程中,幼兒對自己的小標志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師要經常檢查、詢問進行強化,幼兒便能在盡量短的時間里認識自己的物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也建立了粗淺的對應概念。好奇、好模仿、想說話是孩子的年齡特征,我們把生活自理技能設計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兒歌,讓孩子在看看、說說中理解內容,懂得粗淺的道理,從而掌握動作技能。在學吃飯的過程中,我們要培養(yǎng)幼兒自己吃飯的欲望,讓幼兒獨立進餐,雖然邊吃邊掉飯粒,但老師還是堅持讓幼兒自己吃,隨時幫助糾正拿勺的姿勢。我們還不時提醒幼兒:“吃飯時,要坐好,不掉飯,不灑湯,這樣才能長得高。”在針對幼兒掉飯,F(xiàn)象中,我們的語言課,給幼兒講了《大公雞與漏嘴巴》的故事,從中教導幼兒要珍惜糧食,F(xiàn)在孩子進餐時偏食現(xiàn)象較多,有的則是咀嚼能力不夠所致,多數(shù)幼兒不喜歡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師就在設計課程時,向幼兒傳授粗淺的營養(yǎng)知識,如:多吃胡蘿卜眼睛就能夠變得明亮。在其他環(huán)節(jié)中,利用班級主題活動的小狗乖乖,我們要像小狗乖乖學習,不挑食,不剩飯,我掉飯粒。使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邊學邊吃,漸漸地使孩子感到吃飯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好地進餐。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孩子說來,最高興事莫過于游戲了,游戲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特別喜歡邊說邊玩,抓住這一特征,我們就讓孩子在游戲中,在自己動手操作中進行能力培養(yǎng),同時注意個別孩子的指導培養(yǎng)。比如,我們在科學區(qū),我們把小狗乖乖身上的斑點用一些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制作,讓幼兒擰擰蓋蓋,以得到鍛煉。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面墻上布置了一些五顏六色的花,花心用紐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給幼兒提供各種顏色的花瓣,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扣紐扣、解解、玩玩。在操作活動中發(fā)展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鍛煉小肌肉,使幼兒的自理技能得以鞏固和強化。游戲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較容易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達到一定的目的,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
幼兒生活方面的習慣養(yǎng)成在家庭中的更為重要。長期以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一直未受到家長足夠的重視,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殊不知,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關鍵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這項工作應是家長最要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學習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家長過度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寶貝”,在家許多大人圍著他轉,哄他們開心,認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認為穿衣服、吃飯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會學會,F(xiàn)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許多小朋友吃飯要喂,有些爺爺奶奶為了哄好孩子一頓飯,要跟著走好多路,或邊喂飯邊讓孩子看電視;幫他們解小便,穿脫衣服,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幼兒的獨立愿望會漸漸消失,養(yǎng)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fā)展遲緩。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從多方面開始。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成員要統(tǒng)一認識。這樣才能使幼兒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鞏固已有的好習慣。其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很多家長在家中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臟。由于小朋友小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xié)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長嫌臟,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干凈,還弄濕了衣服,家長后悔沒幫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了上班時間……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jié)省時間,減少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家長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當,即使家長再努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包括物質環(huán)境與精神環(huán)境。在這兩個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環(huán)境是更為關鍵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環(huán)境帶給幼兒的不僅是健康的體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態(tài)。溫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兒富有愛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時也能養(yǎng)成幼兒活潑開朗、樂觀外向的性格;干凈、整潔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形成講衛(wèi)生,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意識和習慣。
幼兒不良習慣的形成,究其原因,不外是幼兒自身和教育者兩個方面。在幼兒方面,由于不知何為對錯,加之自制力差,可能在不自覺中放任自己,隨心所欲而形成不良習慣;在教育者方面,我們老師對幼兒觀察不細,約束不嚴等往往是主要原因。所以,在幼兒園發(fā)現(xiàn)幼兒有不良習慣時,我們要及時地引導幼兒從而達到糾正的目的。“教育者要首先接受教育。教師平時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yǎng),努力學習幼兒教育專業(yè)知識。用心地進行教育反思,“學、思、行”結合。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要用心地向書本學習,用心地向孩子學習。另外,要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教師和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對幼兒影響巨大,小到小事小節(jié),大到人生觀、世界觀都會對幼兒產生全方位的影響。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的過程也不是永無錯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錯失和疏漏,可能會使幼兒形成一些不良習慣。但是,幼兒的可塑性很強,一些不良習慣雖已形成卻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糾正,還是可以亡羊補牢的。
總而言之,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的習慣的培養(yǎng),認為“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yǎng)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