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7-12 21:28:25
看風水十大要訣(四)---依山傍水
依山靠水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們生活資源的天然庫府。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赌·辭過》云:“古之民,未知為官室時。就陵革而居,穴而處。”考古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幾乎都在河邊臺地,這與當時的獰獵、搏撈、采摘經(jīng)濟相適應。
依山的形式有兩類,一類是“土包圍”,即三面群山環(huán)繞,奧中有曠,南面敞開,房屋隱于萬樹叢中,湖南岳陽縣渭洞鄉(xiāng)張谷某村就處于這樣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脈綿延至此,在東北古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擁成一朵蓮花。明代宣德年間,張谷英來這里定居,五百年來發(fā)展為六百多戶,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旅,全村八百多間房子串通一氣,男女老幼尊卑有序,過著安寧的生活。
依山的別一種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蓋著山坡,從山腳一直到山腰。長江中上游沿岸的碼頭小鎮(zhèn)都是這樣,背枕山坡,拾級面上,氣宇軒昂。有近百年歷史的武漢大學建筑的青翠的資辦山麓。設(shè)計師充分考慮到特定的風水依山建房,學生宿舍貼著山坡,象環(huán)曲的城墻,有了個城門形的出人口。山頂平臺上以中孔城門洞為軸線,圖書館居中,教學樓分別立于兩側(cè),主從有序,嚴謹對稱。學校得天然之勢,有城堡之壯,顯示了高等學府的弘大氣派。
中國的城市大多是在大山大河之間發(fā)展起來的。《管子·乘馬》云:“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州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勢,故城郭不必中規(guī)矩,道路下必中準強。”商代的都城在令河南安陽,這里群山環(huán)峙,北臨漳水,東濱黃河,桓水貫穿,考古工作者在安陽小南海洞穴發(fā)現(xiàn)原始人的遺物,說明這里很早就是人類的居住地。
六朝故都南京,濱臨長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龍盤之勢。其四邊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鞏,從西南往東北有石頭山、馬鞍山、幕府山;東北有鐘山;北邊有富貴山;南邊有白鷺州和長命洲形成夾江。明代高啟有詩贊云;一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
依山靠水在軍事上意義很大,進能攻,退能守,戰(zhàn)國時,雄心勃勃地秦國先后十一次遷都,都是依山靠水,最初以秦寧為政治中心,地址在今陜西華縣峪鄉(xiāng)一帶;東有鳳凰嶺作屏護,北有清水,西南有按渠水環(huán)繞。接著,秦國又造都雍城,東臨橋水,西依靈山,南臨汗河,北靠群城山,在軍事上,南捷漢中和四川通道,西扼河西走廊門戶。后來,秦國又遷都標陽,北卻戎狄。東通三晉。最后,秦遷都咸陽,依山靠水,進退自如,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試想如果秦國不重視改變環(huán)境,還能夠建立強大的強國嗎?可見,優(yōu)化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
風水師認為山東曲阜孔子舊宅的風水最佳,地處泰山之下,沫泅二水交流,乃是平原得水之貴格,故子孫福樣綿延,千萬年不絕。風水師還認為三國名將關(guān)羽的關(guān)帝廟選址極好,關(guān)帝廟不是修建在關(guān)羽的出生地山西解梁建城,而是選擇守在解城西北的一塊風水寶地。這里北有硝湖水為障,南有中條山為屏,廟中的麒,閣正好位于占皇家說的北易之下,成為天地人神和諧的景觀。
唐代詩人曾極力贊譽依山靠水,杜甫有詩云:”富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繼有詩贊:”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它說出了依山靠水是人們居住的最佳境界。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