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1:06:32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切行動的動力,更是幼兒行動的原則。它能使幼兒主動的從事某種活動,從中獲得經驗和樂趣,是幼兒自覺學習和發(fā)展的動機力量。只要感興趣,就能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只要有了興趣,再困難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樂此不疲。否則,再重要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索然無味。正如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幼兒園在創(chuàng)設園本課程時應關注幼兒興趣,使幼兒興趣成為課程改革的目標,幼兒園課程應該圍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組織實施。
一、教師應了解幼兒的興趣所在,根據幼兒興趣生成園本課程。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幼兒的興趣主要表現為對新異刺激的好奇,進而行為上去探索。興趣能使幼兒敢于冒險,并使活動得以維持。從杜威關于兒童的四種本能中演化出兒童的四種興趣:1、談話或溝通的興趣。2、質疑或探究事物的興趣。3、制造或組織的興趣。4、藝術表達的興趣。由上可見,兒童有通過語言或身勢語自我表達以及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的興趣,有對事物的“理”進行探索,并“創(chuàng)作”的興趣。
幼兒園一日活動即課程中,教師要站在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度,以幼兒為主體,仔細觀察,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讓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中,在愉快情緒的分配下,受濃厚的興趣驅動,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而教育成功的秘訣,也在于發(fā)現幼兒的興趣,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興趣。有一段時間,孩子突然對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一起談賽車,玩賽車,搜集賽車卡片等等。于是教師就生成了“好玩的賽車”這一活動主題,增加了畫賽車,做賽車,賽車游戲等內容。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擴展了幼兒的知識面,更發(fā)展了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想象、動手動腦、語言表達各方面的能力。
二、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和方式實施預設課程。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自愿地去探索,去學習,并能產生驚人的毅力和勤奮,使其以專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從事這項活動。歷時60年創(chuàng)作《資本論》的馬克思,用27年寫成《本草綱目》的李時珍,號稱“發(fā)明大王”的愛迪生,無一不是感興趣的鐵證,幼兒園也應選擇符合兒童興趣的活動內容。有些內容本身就具有直接興趣性,能給兒童帶來樂趣。如“涂鴉”、“打雪仗”、“追逐”、“爬高”等游戲,以及富有變化的有情節(jié)的故事,“玩沙玩水”活動等。通常,兒童對自己熟悉的和與自己有關系的內容易產生興趣。如一次建構活動“拼插奧特曼”,這可是孩子們最熟悉的動畫角色了,大家先是一番熱烈討論,而后便開始了與奧特曼有關的奇妙構思;顒訒r間到了,孩子們還在繼續(xù),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老師不忍打斷他們,只是在一邊饒有興趣的看著。終于,一件件想象豐富,設計奇特的作品展示在我們面前,這就是孩子濃厚興趣的產物。倘若孩子不感興趣,任憑老師怎么教也只是模型的復制。
興趣具有教育價值,兒童中心課程論者主張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兒童的興趣,使課程內容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但如果課程內容本身難以引發(fā)兒童興趣怎么辦呢?那就只好利用人為的方式,使課程內容具有心理化意義,通過使課程內容之間造成對比效果,也會使課程內容變的相對有趣。用“有趣的內容”“環(huán)抱”無趣的內容,也可以使枯燥內容變的易于接受。如詩歌《秋姑娘》把秋天比作姑娘,雖然語言優(yōu)美,但不易幼兒理解接受。教師在教授之前,先帶孩子出去秋游。大自然是孩子最感興趣的課堂,直觀真實、有聲有色。孩子在大自然里看到了,聽到了,也玩過了,記憶特別深刻;氐秸n堂,先讓孩子討論秋游的感受,然后引導孩子說出你眼里的秋天是怎樣的,并用繪畫的形式表征出來。通過秋游、說秋天、畫秋天、搜集秋寶寶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孩子在對秋天不斷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學會了詩歌,后來還進行了詩歌創(chuàng)編。
三、保護和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生來都具有兩種趨勢:其中一種是擴張的趨勢,由好奇、探索、冒險的本能組成。而興趣也正是演繹了好奇、探索與冒險這三部曲。但如果不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則會衰退,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去使用它或者在其產生、發(fā)展過程中沒有注意保護、培養(yǎng),興趣就會夭折。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可從以下幾方面保護和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
1、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首先要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之根本,每個興趣的產生都是由于幼兒對某一事物產生了好奇之心,才促使幼兒去實踐、去探索。愛迪生如果不是對蘋果落地產生了好奇心,就不會產生偉大的萬有引力。幼兒在生活中會有很多驚奇的發(fā)現,如發(fā)現蝸牛的觸角能自由伸縮,有些樹的樹干上會長“瘤子”等。無論這些發(fā)現是否有價值,對幼兒來說都象哥倫布發(fā)現了新大陸一樣,充滿了好奇、快感。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對幼兒的好奇心予以保護,并熱情的鼓勵、啟發(fā)和引導。這樣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培養(yǎng),興趣也隨之自然而生。
2、鼓勵表揚是培養(yǎng)幼兒興趣的關鍵。積極接納幼兒,尊重幼兒,給予激勵和肯定的評價,能促使幼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孩子學會了一首歌,回答了一個精彩的問題,這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次撫摩,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會使幼兒產生快感,從而轉移到學習活動上,增強對學習活動的興趣。
3、重視幼兒的提問。好問是幼兒好奇心強的表現,教師可利用孩子提問的時機,引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告訴他們,問題可以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得以解決。如:幼兒問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月亮為什么有時圓有時扁?面對這些問題,教師不要急于把答案拋給孩子,不妨把問題還給孩子,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而教師則選擇恰當時機作以合理的解釋。這樣,最能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動機。
4、組織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中大班幼兒對帶有競賽性質的活動非常感興趣,常常要比出個第一、第二來。教師可以將比賽的成份融進教學內容,要求幼兒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競爭勝利的心情是催人奮進的。而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只要細心觀察,對其細微的進步予以肯定,同樣能激起其參與活動的興趣。
5、環(huán)境刺激。教師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時,要傾向于將所有與教育有關的事物結合起來。設置問題情景,形成幼兒認知沖突,激起幼兒探究興趣。教師作為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主要任務是通過觀察和聆聽,從幼兒的活動中獲得“教”的信息,并結合環(huán)境的調整或改變,將幼兒的興趣從好奇引向研究。如:在活動區(qū)創(chuàng)設時,教師應盡量發(fā)現幼兒感興趣和能激發(fā)幼兒興趣的活動,如小班的娃娃家、大班的科學探索區(qū)等,并幫助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
。ㄗ髡邌挝唬荷綎|省膠南市張家樓鎮(zhèn)寨里幼兒園)
參考書目:石筠弢·學前教育課程論杜威·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