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24 23:07:24
付出和得到
正如前面所說,孩子和母親,孩子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永遠是一個學習過程。除了行動和反應之外,還有一種新的基本體驗。除去簡單的交換以外,還可以交換角色。我登臺表演,我玩游戲,我和別人相處。這是關于付出和得到的全新體驗,是一項重要的社會交往并且也是與人交流的一種早期形式。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我都要接受,必須對此有所表示。假如我所有的活動都只是我個人的事兒,就毫無付出和得到可言,當然也無所謂交流。在成年人中也流傳著這樣的游戲方式。每個人都在發(fā)表他的長篇大論,而事后大家都會感到驚訝萬分,一場談話之后竟然毫無變化;一切照舊。既然事物間毫無聯(lián)系,它們也就無法產(chǎn)生任何影響。
我們常常會聽到或者自己這樣說:我完全不受別人影響,沒有什么能夠讓我感到吃驚,也沒有什么能感動我。相反如果我們有所感觸、深有體會,那完全得歸功于一種相互間的關系:一個人把另一個人引入一個新的方向,并由此帶來了新的信息和新的機會,以及交流的基礎。
在母親和孩子之間也是如此。母親做出示范,孩子跟著模仿,反之亦然。他先做一些事,然后別人模仿他,這對于孩子自信心的養(yǎng)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
付出和得到是任何交流的起始。生活的意義也就在于能對這個世界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并且唯有在人們之間的交流中。最初的交換游戲是:對人微笑,別人也還以微笑,然后推進一步:我給你一個玩具,你也還給我一個;我把球拋給你,你也把它拋還給我。兒童在一兩歲時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已經(jīng)能信任這個付出和得到的系統(tǒng)。他們給出什么東西,也會期待重新得到這個或者其他東西。在與母親的交換中這當然毫無疑問,她給孩子一個調羹,他拿起它,他大大的眼睛仔細看了一下,又把它還給母親,她也必須這么做,這形成了一個特有程序,原則上應該不斷地被重復、再重復。兒童從中學習付出和得到的關系,學習如何互動,這種經(jīng)驗在以后與其他孩子相處時會得到加強,他們交換游戲、想法、禮物,這樣在不同層面上產(chǎn)生了不同的交流,如果一切順利,以后在學校,這種付出和得到的相互關系也會發(fā)生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從原始社會開始,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種族之間、家庭之間的拜訪,都會交換禮物。
付出和得到在之后獲得了進一步的意義,它與社會等級中個人的社會地位緊密相連。
人們很容易認為接受者具有依賴性,依賴給予者。我們不喜歡有低人一等的感覺,或者為此而感到愧疚,所以必須回送適當?shù)亩Y物。
我如何對待禮物、報酬、建議:這完全視情況而定。我們的給予是為了對他人表示尊敬或者給他以安慰嗎?臣民必須要向國王進獻禮物。在這種情況下接受禮物顯然有一種自信,因為這表示:我值得擁有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