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29 19:14:45
“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fā)展”。是《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確定的幼教工作原則之一。在中國幼教改革日益深入的形勢下,這一原則已經越來越被廣大幼兒教師所掌握和運用。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很重視把幼兒的“個體差異”考慮進去,為那些在集體中很放不開自己的孩子們提供能讓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和條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有所收獲,促進每一個孩子的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一、確定教育目標,注重差異
影響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一個幼兒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的先天素質、周圍環(huán)境、生活條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決定了幼兒的智力發(fā)展、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知識技能等都有所不同。面對這樣一個“差異”相對較大的幼兒群體,如何才能完成《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要求的“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同時又要做到“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fā)展?”這是擺在廣大幼兒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為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作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我們要全面了解幼兒的差異。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幼兒的個體差異考慮進去。以剪對稱圖“可愛的娃娃”為例:老師可以設計三種剪紙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為一般能力幼兒準備的常態(tài)對稱圖;第二種方案是為能力相對較低的幼兒準備的工藝簡單的對稱圖;第三種方案是為能力相對較強的幼兒準備的工藝復雜的對稱圖,以適合不同能力的幼兒來操作。
其次,我們要尊重幼兒的差異。促進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以戶外體育活動為例:我們?yōu)橛變禾峁┝舜罅康膽敉怏w育用品。如:皮球、套圈、彩棒、木鞋、毽子、陀螺、跳繩、手推車、布質用具等等,為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們開通了鍛煉身體的渠道。好動的孩子們選擇了皮球、跳繩等用品玩得滿頭大汗;文靜一點的孩子們選擇了他們喜歡的套圈、布質用具等也玩得興高采烈;還有的孩子們對老師提供的用品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快樂的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在地上寫字“猜猜看”、撿幾塊小石子玩“五子棋”、挖一個土坑玩“蟲子汽車過橋......”每當活動結束的時候,老師會從不同性格的孩子口中聽到一個共同的聲音,那就是“今天玩得真開心呀”!這是一種多么讓老師高興的聲音呀。
二、尊重幼兒的選擇,揚長避短
幼兒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獨立人格。教師不能“將幼兒當作牛羊一樣趕進教育工廠,在那里對他們進行無視他們獨特性的加工與塑造......”而應尊重幼兒的選擇,在活動中給他們提供能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不同特點的幼兒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如:老師在準備詩歌“祖國到處是歡樂”的課程中,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差異,把老師教幼兒學詩歌,改為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角色學詩歌。當老師把詩歌中的角色介紹給幼兒的時候,喜歡朗誦的幼兒興奮了,喜歡表演角色的幼兒也興奮了老師則在幼兒最興奮的時候,巧妙的“退居”在教學的“外圍”。在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去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與詩歌內容的關系。如:小燕子說:“祖國有溫暖的泥窩”、小山羊說:“祖國有青青的草坡”、小鴨子說,“祖國有可愛的小河”小朋友說:“祖國到處是歡樂......”從而促使每一個戴頭飾的幼兒,都能把自己應該說的那一句詩的意思說明白。在學習中,幼兒如入“無師”之境,自主地去嘗試、去體驗活動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發(fā)揮了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而那些沒有參與朗誦和表演的幼兒,則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情緒上的感染,也紛紛要求擔當朗誦和表演角色。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真正意義上體現了尊重幼兒的選擇和達到了揚長避短的目的。
三、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怎樣做到“因人施教”?是擺在每一個教師面前的大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既要考慮到面向全體幼兒,又要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因此,教師就要改變過去那種“大面積”的教學方法,既照顧那些“吃不飽”的幼兒,又要照顧那些“吃不了”的幼兒、既要滿足各方面都發(fā)展“較好”的幼兒的求知欲,又要調動相對“較差”的幼兒的積極性,使不同情況的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上的發(fā)展......例如:在指導幼兒玩角色游戲的時候,我們注意引導幼兒在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的同時,還有針對性的指導幼兒扮演有利于自己受教育的角色,使幼兒通過扮演角色,學習辨別是非,了解生活常識,積累生活經驗。例如:一個平時不講衛(wèi)生的小朋友通過扮演“小廚師”,逐漸養(yǎng)成了講衛(wèi)生、愛清潔的好習慣;一個平時動作“粗野”、愛打架的小朋友,通過扮演“交通警察”,培養(yǎng)了他的自制力和助人為樂的情感;一個平時愛哭,不喜歡交往的小女孩,通過扮演展覽館里的“解說員”,大大地提高了她與同伴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也提高了參與做事的信心......而那些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則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用雪糕棍、火柴、瓶蓋、糖脂、布頭、線繩等材料,粘貼、拼圖、組裝、搭建各種他們喜歡的“花園”、“高樓”、“娃娃”、“汽車”等。使幼兒在幼兒園里各自都有不同的事情作,各自都有不同的提高。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除了不使“面向全個體,因人施教”成為一句空話,我們還很注重引導幼兒“缺什么,補什么。”鼓勵幼兒做那些他們不喜歡做,但是,必須學會做的事。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疊被子......促使幼兒增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四、家園攜手,共同教育
在中國,幼兒教育的對象大都是獨生子女。在“金字塔”式的家庭結構中,孩子們被捧為“小太陽”,由于家長們對孩子的過分照顧,忽視了孩子們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奔跑、要攀登,家長怕有危險;孩子們要玩泥、要捉蟲,家長嫌太臟;孩子們要與同伴們一起玩耍,家長怕孩子受欺負......還有的家長不能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教給孩子簡單的生活技能,就連穿衣、吃飯這樣最簡單的事情,也要“一包到底”,嚴重的束縛了孩子們好奇、好動、好問的“天性”。導致了幼兒之間的差異很大。面對這一社會性問題,我們加大了與家長之間聯(lián)系的力度。通過建立《家園聯(lián)系冊》、開辦《家教小園地》等方法,引導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幼兒園教師的指導、家庭的教育、幼兒自己的努力形成一種“合力”,不斷提高幼兒做事的積極性。使幼兒學會了穿衣服、學會了疊被子、學會了系鞋帶、學會了洗手絹......更讓孩子們學會了關心集體、關心同伴、學會了參與做事。
總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使每一個幼兒教師必須遵守的原則。我們必須要依據《規(guī)程》和《綱要》的要求,更加細致的了解每一個幼兒,根據幼兒的不同差異,因人施教,為每一個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而努力工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