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04 16:17:34
導讀:孩子一歲多了,還不說話,看著別家的孩子什么都會說了,家長心里不是滋味。
我的兒子1歲3個月,會說“媽媽”“爸爸”“拿拿”“娃娃”“奶奶”“馬馬”“蛋蛋”,但教他別的他就不學了。怎樣才能讓他學說話呢?
答:你的孩子才1歲3個月已會說“媽媽”“爸爸”“拿拿”等7個詞,而且是疊字,這并不少。據(jù)我所知,1歲3個月的兒童一般只能說3~5個詞。有的心理學家認為,1~1歲半是理解語言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能懂的話大量增加,但說出的語詞還很少,甚至出現(xiàn)一個短暫的相對沉默期(你的孩子正是這種情況)。這時,兒童反而要用手勢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愿,不開口說話,甚至把原來一個人的時候發(fā)出來的自言自語也停止了,到1歲半左右兒童似乎又突然開口,說話的積極性很高,語詞大量增加,對句子的掌握能力也迅速提高。你可以再觀察孩子一段時間,不必太著急。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創(chuàng)造些條件促進孩子語言的發(fā)展,比如:
(1)豐富生活內容。生活在單調環(huán)境中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不利,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接觸社會,見得多、聽得多才有素材來說。
。2)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兒童學說話是從聽說話開始的,所以要隨時提供聽說話的環(huán)境。對孩子說話語速要慢,要簡單明了,家長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眼到嘴到手到,比如你在盛飯,就說:“我在盛飯給寶寶吃。”;你在削蘋果,就說“我給你削蘋果呢,你喜歡吃蘋果嗎?”有時也可以說孩子正在干的事,這也是語言環(huán)境,比如:孩子在吃餅干,你就說:“你在吃餅干,好吃嗎?”等。這樣可以開拓兒童的聽-說系統(tǒng)。在兒童與成人交往時,在兒童最初自發(fā)發(fā)音的基礎上,以及視、聽、觸的過程中,通過生活活動和游戲,他就會模仿成人的語音和語詞,也就是學會了說話。
。3)當孩子發(fā)出語音、模仿成人說話時,一定要熱情地鼓勵與表揚,否則會使他的學語熱情減退。當然,有時兒童模仿得不像,成人也不要批評,應該多重復正確的語詞,幫助他改正。
。4)在孩子情緒好時(這一點很重要)拿著有關圖片慢慢說著兒歌(比如說《小白兔》兒歌就拿著小白兔的圖片)給孩子聽。兒歌有韻律,孩子會很喜歡聽的。稍大一點以后,可以拿著圖畫書講簡單的故事,但不必要求他全理解。
(5)不要急于滿足孩子的需求,鼓勵他盡量開口表達并及時給予獎勵,只有這樣才會使孩子盡早開口說話。
。6)從生理上講,語言是由發(fā)音器官、聽覺器官以及健全的大腦3個部分共同完成的,任何一個器官發(fā)育不好或受到損傷都會影響到說話,而且這些器官又非常嬌嫩,容易受傷,所以要注意保護好。比如:不要讓孩子頭部受傷,不要讓他大聲吼叫,不要讓他到噪音很大的地方去玩,避免腦炎、中耳炎等疾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