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8-04 16:45:01
導(dǎo)讀:不要過分地逼迫孩子做某些事情,孩子雖小,但是他們的心里也是有主張的,強迫只會使得孩子心生叛逆。
問:過年親友聚會很多,3歲的女兒表現(xiàn)讓我很心煩。我讓她把玩具給親戚孩子玩,她不肯,讓她給客人分點心,她也不肯。有什么辦法可以改掉孩子“小氣”的毛病呢?
燕燕媽媽:我認(rèn)為,看到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玩,送給好朋友,家長不能立刻就下定義,說他“小氣”。
我看過一本育兒書,覺得挺有道理;在教孩子學(xué)會分享的同時,也有必要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是可以分享的,是可以給別人的,哪些東西是自己最喜歡、珍貴的,就是不能送給別人的。如果是后者,大人就不應(yīng)該違背孩子看上去是“自私”的意愿。有一次,一個朋友帶女兒來我家玩,臨走前,小姑娘抱著一個維尼熊玩具就是不肯放,我女兒則怎么都不愿意。那個維尼熊是女兒從小到大,每天晚上都陪她睡覺的玩具,我能理解女兒的心情,就跟朋友說明了實情。然后,我拿出另一個毛絨玩具,征得女兒同意后,讓她送給小伙伴。在責(zé)怪孩子之前,家長要先理解孩子的想法,再做出判斷。
子軒媽媽:我發(fā)現(xiàn),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并不能意識到這個東西是我的,那個東西是他的,有時候,只是想占有他喜歡的東西。如果簡單地讓他把喜歡的東西給別人,結(jié)果可能是孩子大哭一場,甚至產(chǎn)生逆反情緒。爸爸媽媽要想辦法讓孩子感到,分享是件愉快的事情。例如,帶孩子去小區(qū)的兒童樂園玩,可以讓孩子帶個皮球,鼓勵他和別的孩子一起扔球玩,告訴孩子,“你看,你多受歡迎”。子軒跟我們?nèi)ヂ糜,明明想好要給好朋友帶禮物,臨送出前又反悔了,兩輛小車一會說送紅的,一會說送藍的,猶豫不決。其實,孩子的心情我也能體諒,下次,我就干脆買一模一樣的兩輛車,孩子果然送得很爽氣。我覺得,與其生硬地命令,不妨用些“小花招”幫助孩子正確地待人處世。
兜兜媽媽:我是一個4歲男孩的媽媽,也是一名幼兒園教師。我覺得,要讓孩子不自私,家長自己應(yīng)該做榜樣。我們幼兒園每年都會舉行親子春游,總有小部分家長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總是跟孩子說,這個玩具很貴的,不要隨便給別人玩,這個東西我們帶得不多,你不要拿去給別人吃了。往往這些孩子平時也常常被其他伙伴說成“小氣鬼”。因為看了不少這樣的例子,所以,兜兜出生后,我和他爸爸就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體會什么是分享。比如,每次吃蘋果,我就把蘋果削成一塊一塊,讓他拿給在場的每個人,自己再吃。有時候,他看到別人弄壞了自己的玩具會發(fā)脾氣,我就讓他自己選擇,是不是以后都不要這個好朋友了。通常,兜兜想了一會,都會搖頭。要相信,孩子再小,也會有自己的理解力,大人做的就是適時地引導(dǎo)。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