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8-05 15:01:07
導讀:0~3歲寶寶吃手,父母不必太過擔憂!4~5歲寶寶吃手,細心誘導效果最佳!
寶寶吃手是很正常的,寶寶愛“吃手”,是讓全球父母都感到頭疼的壞習慣。除了把細菌吃進肚子外,父母更擔心的是,吃手會不會影響寶寶長牙和齒型呢?以下來看看日本小兒牙科專家怎么說!
雖然有不少心理學家和醫(yī)生將寶寶吃手的行為解釋為“寶寶探索認知的第一步”,而一旦“吃手”變成了寶寶改不掉的壞習慣,父母就會擔心起來:寶寶要咬著手指長大嗎?吃手會影響齒型嗎?牙齒會不會長不出來了……?
日本Midori小兒牙科醫(yī)院院長和氣裕之先生長期從事小兒牙齒健康的研究。他曾對日本9個小兒牙科健康門診的1~6歲就診寶寶進行調(diào)查研究,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歲6個月的寶寶中,有19.2%的寶寶有吃手的習慣;3歲寶寶中,有10%的寶寶仍愛吃手;而3歲6個月的寶寶中,保留吃手習慣的比例下降至7.8%。由此可見,吃手的壞習慣在全球各地的0~6歲寶寶中都甚為“風行”。
0~3歲寶寶吃手,父母不必太過擔憂!
和氣醫(yī)生說,3歲之前,寶寶正處于乳牙的初步發(fā)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的吃手行為,還不至于對寶寶日后的齒型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有第二次的長牙機會,即便乳牙長得參差不齊,只要長恒齒時多加注意,還是有機會長出一口漂亮的恒齒來的。但是,乳牙若發(fā)育不良,還是會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后遺癥,所以,父母最好能讓寶寶在3歲前改掉吃手的毛病,確保日后的牙齒健康。
3~4歲寶寶吃手,易留下齒型后遺癥!
這個年齡階段,是寶寶牙床發(fā)育的關(guān)鍵期,吮吸手指的動作可能會導致恒齒前傾。因此,如果3~4歲的寶寶過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導致恒齒的齒型缺陷,例如長出齙牙等癥狀。3歲寶寶如果還在吃手,父母除了用各種方法來協(xié)助寶寶改掉惡習外,也可以每天用手指有意識地為寶寶做牙齒按摩。按摩的方法是,用食指朝寶寶吃手時手指的反方向,做緩慢的按壓動作,并注意確保成人的手部清潔。
4~5歲寶寶吃手,細心誘導效果最佳!
4歲的大寶寶還在吃手,父母一定會擔心變成無法修正的頑固性惡疾。當你失去耐心時,也許會發(fā)現(xiàn),越是強制地幫寶寶戒掉吃手惡習,越是適得其反。和氣醫(yī)生建議父母可以在寶寶吃手時,利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導正;在日常生活中,切忌使用反復“提醒”(在寶寶沒有吃手的時候,也一直嘮叨著:“不要再吃手嘍!”)的方式來強化寶寶吃手的意念;如果想讓寶寶了解吃手的害處,可以透過講故事或一些生活化的方式來講道理。
一般來說,人的恒齒會在6~13歲之間發(fā)育完成,因此,在6歲之前讓寶寶改掉吃手習慣勢在必行。但在此要特別提醒各位父母的是,習慣并非一日養(yǎng)成,導正更需要耐心和方法,聰明的父母,祝你們成功!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