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中街小學 2009-12-24 15:33:37
我雖然沒在四合院里生活過,但我曾在北京一座規(guī)模宏大而又漂亮嚴整的四合院群落里學習了六年,她在我童年的記憶里一直占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我一生中最最美好的回憶,這個美麗的四合院群落,就是我的母校,曾經的北京東城區(qū)西中街小學。
以前的西中街小學,坐落在東直門外西中街,出了東直門,過了護城河往南走叫東河坊,東河坊再往南走一百米出頭,道路一分為三,這就是東中街、西中街和中中街,三條街平行往南,過了東四十條豁口,往南還要延伸一段。西中街小學就坐落在西中街中部。她坐西朝東,面向西中街,背靠護城河,在當時從占地上來講是一所規(guī)模比較大的小學了。
這里曾經是一所廟宇,而且是東城一座頗有名氣的廟宇,直到一九五八年前后僧人們才完全遷出,這里才成為一所完全意義上的學校。而我在上小學之初曾親眼目睹,親耳聆聽過僧人們的佛事活動,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個學校由南北兩個操場和中院、南院、北院一個四合院群落組成。說它是一個四合院群落是因為她院套著院,院連著院,既有南北向的四合院,又有東西向的四合院,四合院還有跨院,既有四合院還有普通院,既有大院又有中院、小院,而院院相連,院院相通,融為一體是一座很別致、很特殊又很和諧的四合院群落。
主院、主建筑,是一座西向東的四合院。坐落在整個學校的中央,是一個規(guī)矩、嚴整而又有些華麗,恢宏的院子,它曾經是這座廟宇的主建筑,即使一九五八年僧人們遷走后,我們仍然沿用以前的稱呼,稱它的西房為西大殿,東房為東大殿。西大殿是主殿,坐落在一米多高的臺階上,高大、雄偉、雕梁畫棟,花窗飛檐,西大殿面積很大,相當于兩三個教室,殿內有很高很粗的柱子。一個班在里邊上課,顯得空空曠曠,做全校的音樂教室并兼做禮堂。東大殿比西大殿較小一些,比一般教室略大,也坐落在高高的石臺之上。南北面的房子似乎像普通四合院的廂房,低矮一些,但面積一點不小,寬大的玻璃窗,使室內的采光很好,房前有漂亮的游廊。而南北房并沒把院子四合起來,東面各有一個門通向南院、南操場,北院、北操場。南北房的西面和西大殿的間距更大一些,并在它的南北各形成一個北跨院,南跨院,整個中院,南北略窄,東西稍長,方方正正,嚴嚴整整,中間的院子得有上千平方米,院內方磚鋪地,游廊相連,且植有十余株數(shù)百年的松柏還有兩棵碩大的西府海棠。每當春季來臨,西府海棠鮮花怒放、枝葉繁茂、蒼松翠柏,高大挺拔、濃蔭蔽日,中院是學校、公園、又像是一座華麗的宮殿。這里曾經是僧人們做佛事的地方,東西大殿都曾有大型、金色、彩色泥佛。
西中院往南,就是南院,這里規(guī)矩打破了。南北院、并不對稱,不知這是否是當年建筑師們的有意安排,因為按照一般的邏輯,過去中國的建筑是很講對稱的,南跨院好像一個四合院的一半,比北跨院大比北院小,但房子的質量和北院的相仿。再往南還有一個院,是南院,是一大排南房,幾間面積和前面的一塊空地。
寫到這里,我想,當年寺廟的建筑者們恐怕是頗費心思的。整個中院北院,南院,既有對稱,又有不對稱,顯得很活,如果南院也和北院一模一樣,也建成一座很規(guī)矩的四合院是否感覺更呆板一些呢,而這樣的建法我感覺,更靈活,充滿了新鮮的創(chuàng)意。
對于整個學校來說,南部的利用率要更高,南部的一大排平房和東西緊鄰,而中街的一大排東房,大約得有十間教室,再加上南跨院的教室這里容納了學校的大部分學生。
學校的最南部是南操場,南操場的面積很大,有一個不太標準的足球場和一些體育設施供高年級在這里上體育課,這里還是全校集會的地方,夏天晚上經常演露天電影。
這就是當年的西中街小學,五十年前、在這里開始了我的學習生活,六年中從未離開她,幸運的是我在這座規(guī)模很大很漂亮的學校里三個主要院子都待過一段時間,四年級前,我大部分時間是在中院度過的,東大殿、西大殿、北房,我都上過課,五年級在南院,六年級時我們又搬到了北院,我們班就在北院的正房,北房,那時六年級六個班都集中在北院東西南北、東西跨院各一個班,學校為即將畢業(yè)的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安靜、集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西中街小學教師人文薈萃,群賢畢至,那時經常有很多外校的老師來我校聽課,我們的婁偉老師、段長芬老師夫婦,當時六年級的楊老師、孫老師、張老師等非常優(yōu)秀,教學經驗非常豐富。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婁偉、段長芬老師夫婦,他們曾教過我們兄弟姐妹四人,也就是我們家當時所有的孩子他們都曾教過,他們的為人師表,高風亮節(jié)影響了我們一家,影響了我們兄弟姐妹四人的一生。然而,在西中街小學教師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老師竟是我們的體育老師——那墨寶老師。那老師當時三十幾許,身體健壯,皮膚黝黑,目光炯炯有神,教授體育課兢兢業(yè)業(yè),非常負責,印象中他總是穿一身半舊的運動服,脖子上掛一個哨子,笑瞇瞇的和藹可親。記得一次上體育課,由于天氣的原因無法在室外上課,我們只好坐在了教室里。那天那老師在教室里輕輕地踱著步子,兩臂交叉胸前,目光炯炯,平視前方,懸念重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從他的嘴里妙語連珠般娓娓流出,用句極為老套的話講,當時真是地上掉下一根針都能聽得見,我們班平時課堂紀律不是太好,但那一堂課是我們班六年中課堂紀律最好,最安靜的一堂課,故事的名字,叫寶蓮燈。從此,我們像盼星星、盼月亮、盼望過年一樣,再盼望著體育課,能再趕上一個惡劣的天氣,能再聽一次那老師講的故事。
一九六二年,我考上了北京五中,離開了西中街小學,即使當時我們班在年級排名靠后但仍有十余人考上了不錯的中學,可見西中街小學教學的高水平。
如今,她連同西中街一同消失了,這里蓋起了東城區(qū)少年宮蓋起了許多高大的水泥房子,再也沒有了昔日的樣子。
再次回到西中街小學,已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F(xiàn)在的西中街小學坐落在東直門外十字坡,在居民區(qū)的樓群中,校舍非常普通,和市內大部分中小學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教學仍然十分出色。幸運的是,我遇見了當年的音樂老師竇老師,她已升任教導主任,當年曾經教我們唱電影《五彩路》插曲飛向東方,非常,非常好聽。她說,我們那時的馮主任,后來當了校長一直在西中街小學,剛剛退休。此外,我還見到了我們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曾任校大隊輔導員的張加功老師,幾十年過去了,張老師變化不大,極顯年輕。他住的地方,和我后來工作的地方很近,經常見面,見面以后聊上一會,沒有什么師生之別,非常親切,后來,我又去了幾次西中街小學,見到了傳達室即將退休的張老師。寫下這些,謹向他們,我的老師們表示無限的懷念和敬意,祝他們幸福、平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