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05-14 10:18:25
一項調(diào)查顯示,大中城市學生擇,F(xiàn)象依然突出。以北京市為例,有的學校收取擇校費高達3萬元甚至更多。目前,擇校現(xiàn)象已經(jīng)從高中、小學蔓延到幼兒園。高額的擇校費嚴重危害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擇校費雖然不符合政策和法律規(guī)定,但卻成了人所共知的“潛規(guī)則”。
下面來看看各地網(wǎng)友的的探討,相信您對擇校現(xiàn)象會有正確的認識。
選擇名校有誰不想
目前,擇校現(xiàn)象十分普遍。我們這里擇校生分為“指標生”、“條子生”、“關系生”、“票子生”。擇校方式有“分擇校”、“權擇校”、“錢擇校”。選擇名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誘發(fā)擇校原因有主觀和客觀。其中包括單位用人標準越來越高,優(yōu)勝劣汰,競爭上崗。所以家長都想為孩子選擇一所好學校。有些家長只要孩子讀書成才,花再多錢財,做牛做馬也心甘。
妹夫就是一個“范例”。他的女兒讀書一般,硬是走后門花錢進了城關一中。進了一中不算,還要借錢找關系讀快班,并要選擇語、數(shù)、外三科實力較好的老師。
我問他小孩在農(nóng)村讀書好好的,為什么非要進城關名校呢?他的回答很簡單,一中校園環(huán)境好,教師素質高,教學質量優(yōu),花錢再多,愿意。
他的理由令我無言以對。說的全是實情,比如大冶一中、黃石二中、華師附中、武漢四中,有一流的校園環(huán)境,有一流的師資隊伍,有一流的教學質量,簡直是“錦上添花”。每年中考后,最好的學生由他們先挑。這對學生、老師來講本身就是不公平。由于這些名校每年高考名列前茅,所以廣大家長不管有錢無錢,孩子讀書行或不行,都設法往里擠。前來就讀的多了,收取高額擇校費成了“潛規(guī)則”。孩子讀書跟到市場買蘋果和到醫(yī)院看病差不多。都想買好蘋果,去好醫(yī)院,在好學校讀書——即使花點錢也劃算。
我認為要遏制擇校現(xiàn)象,實現(xiàn)教育公平,就要健全教育法律法規(guī),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就近入學、劃片管理”辦學模式,實施教育均衡發(fā)展。(湖北省大冶市東岳辦永勝小學段來寶)
擇校費“潛規(guī)則”從何處破冰
眾所周知,擇校的“潛規(guī)則”已無任何隱蔽性可言,當下上小學、小升初、初升高,各名校均設“門檻”,明碼標價。面對日趨貴族化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少低收入家庭只能望名校卻步,因為交不起擇校費,不少貧寒家境的子女因幾分之差與名校失之交臂,一些平時勤學好問的學生竟然頓生輟學念頭。教育在相當程度上已失去其公平、公正的本義,匍匐于權錢的腳下。
我認為,破解擇校“潛規(guī)則”需先改人才觀。用人觀褊狹致使“求高分、進名校”成為家長育才的惟一途徑。從“名校熱”、“高考狀元熱”的“溫度”就可略見一斑。而這種現(xiàn)象在發(fā)達國家卻少見,這是因為他們有多元化的職業(yè)教育體系。以德國為例,據(jù)統(tǒng)計目前德國16歲~19歲年齡組的青少年中,60%~70%的人接受相當于中國高中層次的職業(yè)教育。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就不存在家長想方設法為孩子擇校的現(xiàn)象。因此當前主管部門要從社會人才的評價體系、選拔和激勵機制的構建入手,逐步引導公眾理性地評價人才,立足現(xiàn)實,因人而異地選擇成才的路徑。
此外,還應構建公平、均等的教師待遇制度。當前教師的補貼、福利與學校星級水平、地方經(jīng)濟成正比,東西部教師的收入差距很大,同一縣市教師待遇差別也很大。因此,一流教師往名校和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流動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名校吸納了大量的優(yōu)質師資,這勢必進一步擴大名校與普通學校間的差距。這方面不妨參看日本,在公立學校,教師都享受全國統(tǒng)一的公務員待遇,實行校長“任期制”和“輪崗制”。同樣教師也實行定期流動,一般說來在6年內(nèi)都會流動一次,這對均衡校間發(fā)展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對經(jīng)濟薄弱的地區(qū),作用更為顯著。(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楊紅兵)
欲哭無淚的家長
我有個朋友,房子買在西環(huán)外。孩子該上學了,就近分配的話,孩子只能到偏僻的郊區(qū)小學就讀。而那里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基礎設施相當落后。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想為孩子選擇名牌小學。這些學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綜合素質高,升入重點中學希望大。望子成龍的他,想盡辦法,最終把孩子送進了某名牌小學。
送孩子上學時,他驚呆了,發(fā)現(xiàn)教室里竟然坐了70多名學生,甚至有的孩子被擠到了門外。教室里有兩名老師,都戴著麥克,一名講課,一名在教室來回走動,維持紀律。
我這個朋友很納悶,找到學校領導。領導解釋說,學校新教學樓正在施工,竣工后會大大改善這種局面。另外家長爭相把學生送到名牌學校,雖然教室擁擠,但是起碼還有享受優(yōu)質資源的機會,很多學生連坐在這個學校聽課的機會都沒有。有的家長和孩子甚至哭著離開。
但是學生的作業(yè)如何批改?老師能批改過來嗎?課堂效率如何?課堂活動如何有序開展?70多名活蹦亂跳的小朋友,紀律僅憑一個老師能維持住嗎?課余安全如何保證?這些都是對老師和學校的挑戰(zhàn)。朋友整天擔心不已。
70多人的班級,每名學生近2節(jié)課才能得到一次提問機會。長久下去,孩子鍛煉和展示才華的機會就很少,很多才能可能就被淹沒了。假如學校名氣不是很大,學生少些,老師關注、輔導程度就相應高些,孩子成績也不會差。所以,家長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不能盲目跟風。(河南省鄭州市友愛路第16中學呂貽曉)
擇校費,教育公平的絆腳石
我來自河南一座普通的小縣城。2003年,我和我們縣4800多名考生一起參加了中考,但縣里惟一的一所重點高中僅招收前350名的學生,也就是說其他學生若想進去學習就必須交納所謂的擇校費,底線2000元,差一分加400元,我當時在我們初中學習還算優(yōu)秀,但仍需交納4000元的擇校費才能被錄取,這對我的家庭已是個不小的負擔,但為了能讓我得到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父母還是東拼西湊湊齊了4000元。如今我已考上一所全國重點大學,但我時常想,如果當時不是全家省吃儉用湊足這幾千元的擇校費,我今天能考上這所重點大學嗎?學校的目的是育人,卻又為何總是打著這樣或那樣的幌子收取高額的擇校費呢?又有多少人被這高昂的擇校費擋住了未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曹帥)
慎重為孩子擇校
我的孩子是盲目擇校的犧牲品,至今我還很內(nèi)疚。
小學六年,孩子在本村就近上學,歷次大考均在全鄉(xiāng)1000余名學生中穩(wěn)居前五名。
上初中時,看到有的家長讓孩子到市里上學,我一意孤行把他送到了市重點中學初中部。一到學校,孩子就因自理能力較差,影響了學習,第一次月考成績落到了全班中游。對此,我們很擔憂,妻子便停下了家里的生意,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為了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半年后妻子回了家。
然而,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孩子經(jīng)常打電話傾訴自己的苦惱,說面對那些城里人自己老是沒有自信。于是,我就給他一些錢,讓他在課余生活中與同學多相處。上初二的時候,班主任老師來家訪,我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事已至此,我也沒了轍。
這樣一直到了初中畢業(yè)。孩子以全班(共42人)37名的成績考入了高中普通班。3年一晃而過,去年高考,孩子考了個三本。看著當時不如我孩子的同村人家孩子上了一本,我心里真不是個滋味。因此奉勸與我有同樣想法的家長們,雖然擇校是個潮流,但做決定前一定要慎重,“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考慮全面了再下決定,因為“不正之愛,反成其害”呀!(山東省沾化縣黃升鄉(xiāng)第四小學王守軍)
擇校應慎重
鄰居在鎮(zhèn)上做五金、建材、油漆生意,每年都有20余萬元的收入。腰包鼓了,但教育孩子的時間卻沒了。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小學三年級時,他就把孩子從鎮(zhèn)中心小學轉到了市區(qū)的一所私立學校,每學年需交6000元的擇校費。他聽人說這家私立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教學質量一流,師資力量棒,硬件建設標準高。
轉眼,他兒子在這家私立學校上了一學期,期末考試完回家后,他看到了兒子的成績單:科科都在90分以上。兒子上學以來破天荒考了門門優(yōu)秀。要知道,他兒子在鎮(zhèn)中心小學上學時,語、數(shù)兩門主科都是剛及格。他大喜過望,后悔把兒子送晚了幾年,如果從小學一年級時就把兒子送到這家學校去,效果一定會更好。
誰料,孩子在這所私立學校上了一年半,非要轉學,問原因,也不說。他說:“你不說,就不給你轉學!”他兒子說:“我學習跟不上。”他說:“那你考試怎么門門優(yōu)秀?”他兒子說:“考前老師都把考題講了講,考試時,老師監(jiān)考也不嚴。”他只好把兒子又送回了鎮(zhèn)中心小學……
走如此彎路的家長并非鄰居一個,即使你有條件、有關系、有能力為孩子擇校,但有時未必會達到目的。擇校不是家長一廂情愿的事,除了考慮經(jīng)濟因素外,更應考慮孩子的學習基礎、學習效果等智力因素以及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非智力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并非每個孩子都適合擇校。為孩子擇校,家長應三思而后行。(河南省嵩縣田湖鎮(zhèn)第一初中高順喜)
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想記住的總也記不住,想忘卻的卻總也忘不掉。初中畢業(yè)升高中的那段經(jīng)歷,隨著時光的流逝,在我心中卻愈發(fā)清晰,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中考成績出來后,對照高中錄取分數(shù)線,禁不住大吃一驚:我的成績與分數(shù)線僅3分之差。3分不算多,但關鍵時刻卻能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對我來說,則意味著升學無望,只能回到鄉(xiāng)下繼續(xù)父親的“事業(yè)”。這并不是我的理想。
父母知道后,并沒有責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沉默了許久,父親突然把手中的煙摔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踩:“實在不行,咱就多花點兒錢!”
去縣重點高中讀書,要多交3000元錢。現(xiàn)在來說算不了什么,但在15年前,在那個“萬元戶”還是新鮮事物的農(nóng)村,絕對算得上一筆很大的開銷。父親輕易不求人,但為了我能繼續(xù)學業(yè),他只能把一切都拋在腦后,硬著頭皮去敲親戚家的門。能借的都借遍了,錢仍然沒有湊夠。實在沒有辦法,父親含淚賣掉了家里種田的老黃牛——那可是父親的心頭肉啊!
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好多年,現(xiàn)在回想起來,心中仍然不是滋味。為了爭取一個上學的機會,我們一家人的付出有誰能體會和理解?假設我是教育部長,我會讓“享受公平教育”成為每名學生最基本的權利,家長再也不必為擇校費問題發(fā)愁,教育不公平的現(xiàn)象永遠成為歷史!(遼寧省大連市高立樹)
擇校熱該“退燒”了
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了擇校的產(chǎn)生。擇校的實質就是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爭奪。重點小學、知名中學、理想大學,是許多父母給孩子設計的人生“三部曲”。
擇校造成“優(yōu)校”班級普遍臃腫,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增加了教師的負擔,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我所教的班級達80多人,學生超額,增加了我們做教師的工作量和管理難度,還導致學校校舍、師資及相應的配套設施滿足不了教學要求,有些學校為了面對每年9月的“擴招”,只好搭建活動板房,臨時聘請代課教師。由于教室人數(shù)太多,造成教室空氣質量下降,有的學校連學生做課間操的場地都沒有。由于學生增多,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盡管有的學生一直舉手想回答問題,但一節(jié)課只可能讓10多名學生參與討論發(fā)言,許多學生得不到教師及時關注,這與孩子的成長需要不相適應,也違反了教育規(guī)律。
學生超額還給學校管理帶來潛在隱患,特別是安全問題。學校的各種場所和設施的設計,都是按照一定規(guī)模的標準進行的,學生數(shù)量的增多,增加了這些設施的負擔,如果管理不好,或遇到什么情況,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有一所實驗小學,學生數(shù)有2000多,而茅廁只有6個坑位,學生上廁所擁擠不堪,學校只好每天安排教師在廁所內(nèi)維持秩序。
擇校是一種教育現(xiàn)象,也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必須從優(yōu)化教學資源開始,標本兼治,循序漸進,逐步化解擇校問題。如果擇校熱愈演愈烈,最終受傷的將是我們的學生。(江蘇省大豐市第二小學韋中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