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幼兒網(wǎng) 2011-05-27 11:09:27
教育孩子最主要的就是與孩子的交流了,這關系到家長能否了解到寶寶的思想方法。家長是必要通過這樣的方法來了解孩子的一切活動,當孩子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家長可以及時幫助孩子引導。
1、怎樣引出孩子的真實想法
“媽媽,我不想做了”
“媽媽,我不想做了”,“我不愿意”,“我討厭做這個”……我們的孩子經(jīng)常會說這些話,這時候大部分媽媽會說:“哎呀,又怎么了?”或者顯露出“我早知道你的小心眼了”的表情。媽媽的這樣一句話可能會讓孩子非常失望。在媽媽看來,孩子根本就沒有毅力,但孩子說出這種話一般都是有理由的。如果這時候你傾聽一下,就能明白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悠美上小學三年級,媽媽最擔心孩子沒有毅力。一天,媽媽看見悠美非常認真地做學校留的手工作業(yè),覺得難得,就想夸獎孩子一句。結(jié)果悠美一看媽媽過來,馬上大發(fā)脾氣。
這時候大部分媽媽們認為是孩子不想做了,就逼著孩子繼續(xù)做(①②)。上述對話中,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就用“等著明天上學挨老師批評吧”來氣孩子(③),這么做的結(jié)果是孩子原先的熱情也消失了。這個時候,媽媽不應該否定孩子的話,或說出自己的意見,只要聽一聽孩子說的話就足夠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出如下的對話更為有效。
這種情況下媽媽不應該否定孩子或提出自己的意見,只要重復孩子說過的話,她就會覺得媽媽在認真聽,就會敞開心扉,說心里話。敞開了心扉,孩子可能就不再煩躁了。其實這個方法一點都不難,只要把孩子的話重復一遍就可以了。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孩子不愿意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媽媽應該好好聽一聽孩子說的話,這樣有可能了解到孩子不愿意做的理由。傾聽孩子的話,重復孩子說的話,可以引出她真實的想法。
2、適應孩子的說話步調(diào)
“為什么在學校學過的東西還不會?”
在媽媽看來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題,孩子卻不知道怎么回答,真是讓人著急啊。很多媽媽因為擔心“只有我的孩子不會”,所以非常想馬上告訴孩子這道題該怎么回答。但媽媽的這種焦慮只會讓孩子更煩躁,而且不利于孩子發(fā)揮主動性——人一旦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就會感到焦慮和煩躁。
太郎媽媽因為他數(shù)學成績不好而煩惱,向我咨詢該怎么引導孩子。她說,孩子解不出學校教過的分數(shù)題,她忍不住對兒子大發(fā)脾氣。
上述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算題能力,媽媽應該引導孩子的學習欲望和主動性。但太郎媽媽卻單方面向孩子提問,用非常強硬的語氣,而且還逼著孩子回答問題。太郎沒有自信,就更加膽怯畏縮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孩子的想法呢?
父母跟孩子說話時應該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說話的速度,像這樣合著對方的理解能力和說話速度進行對話叫做“步測”(pacing)。說話速度慢的人與說話速度快的人對話會有抵觸情緒,但是兩個說話速度一樣的人對話彼此都會有“同類人”的感覺。除說話速度以外,說話的內(nèi)容和多寡、聲音的高低和身體動作上步調(diào)一致也是一種pacing。你想與孩子進行心靈的對話,隨時都要記住這個pacing,要不然對話很容易變成單方面的說教。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不會做已學過的題時,可能會很生氣,同時又為孩子擔心,但還是要配合孩子說話的內(nèi)容和速度進行對話才行,這樣才能消除孩子的焦慮和不安,讓他恢復平靜。
3、替孩子著想可以激勵孩子
“我不想當隊長”
當孩子沒有信心的時候,媽媽為了鼓勵孩子,常常說“加把勁”之類的話。想想看,你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呢。請你好好考慮一下孩子的心理吧,孩子已經(jīng)很努力了,可是媽媽還是催著他加把勁,他會怎么想呢?可能是更沒有信心了。那么,該怎么鼓勵沒有信心的孩子呢?
明菜媽媽覺得當合唱隊隊長的女兒這幾天無精打采,就關心地詢問怎么回事,反而惹得她大動肝火。為此明菜媽媽特地向我咨詢該如何處理。
上述對話中媽媽根本不關心孩子的苦惱,總說“該好好當隊長”、“好好干”之類的話。作為媽媽當然希望孩子能有自信心,但她這種鼓勵方法在孩子聽來就是“你這樣當隊長是不行的”、“你沒有努力”。孩子會覺得媽媽不是跟她站在同一立場上的,或者認為“像現(xiàn)在這樣做是不行的”。孩子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還被要求更加努力,這等于勉強讓已經(jīng)沒有油的汽車繼續(xù)跑一樣。
媽媽應該重復一下孩子說過的話,理解孩子,那么孩子就可以冷靜地整理自己的思緒。媽媽讓孩子自己選擇該怎么做,還要讓孩子明白媽媽永遠支持他。孩子知道媽媽傾聽了自己的想法,感覺輕松多了,就可以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了。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當孩子沒有干勁的時候,比起“加油”、“認真點”,傾聽和支持更有效。孩子已經(jīng)很努力了,媽媽還說“認真點”,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是跟他站在同一立場上。
引導式對話中聽的基本技巧
用心聽
用心聽的意思是真心實意地聽孩子說話,而不是形式上的用耳朵聽,要讓孩子感到“媽媽正在認真聽我講”。但是,我們周圍很多愛說話的人都不太重視傾聽,但又都希望自己說話的時候?qū)Ψ侥軌騼A聽,并且明白他的心聲。會傾聽的媽媽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信賴的人。別打斷孩子的話
不要讓孩子難堪
有的媽媽打斷孩子的話,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尷尬難堪。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玩,她的孩子從外面跑進來興奮地說:“媽媽,我剛才去了文具店,看到一種神奇的組裝機器人。”我的朋友可能是認為孩子想要買那個機器人,趕緊打斷孩子說:“媽媽沒有錢,你該知道吧。”結(jié)果,孩子馬上就不高興了,就是想買,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慎重說:“誰說要買呀!”孩子提起機器人未必就是想買,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慎重地對待孩子說的話。
不要輕視孩子說的話
有的媽媽對孩子的話持輕視或旁觀的態(tài)度。這是在向我咨詢過的一位媽媽身上發(fā)生的事情。有一天,她的孩子在課間給她打電話過來說:“媽媽,我可能是因為書包太重了,所以頭疼,肩膀也疼。”這位媽媽雖然心里很擔心孩子,嘴里卻說:“你看,昨晚我不是讓你別玩電腦,早一點睡覺嗎?”結(jié)果孩子生氣了一聲不吭地掛斷了電話,這是媽媽沒能抑制住自己想說的話。讓孩子產(chǎn)生了反感。跟孩子對話的時候弄清楚孩子的真實想法很重要。
重復孩子說的話
有時候簡簡單單地重復一下孩子的話尾,也能讓孩子打開心扉說出心里話?墒“說的人”卻說,沒感覺到對方在重復自己的話,只覺得對方在非常認真地聽自己說話。可見,重復別人說的話看起來簡單,但它能傳達出“我在認真聽你講”的意思。
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
很多人都覺得,兩個人談話的時候要是對方不看著自己的眼睛,會覺得不愉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曾經(jīng)把家長分成兩組做這方面的實驗。一組是看著對方的眼睛談話,另一組是不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結(jié)果,不看對方眼睛的那一組家長說,很難把話題繼續(xù)下去。有一位媽媽哭著對我說:“我有三個孩子,可是我從來都沒有看著他們的眼睛說過話,現(xiàn)在想起來,他們那時候肯定是傷透心了。”請反省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媽媽。
用肢體語言表示你在聽
孩子只要一看到媽媽細微的表情或小動作,即便媽媽裝得再好,他也能看出媽媽有沒有在聽自己說話。請你不要忘記,孩子的眼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敏銳。對話過程中讓孩子感覺到你正在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說話的時候要點頭
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可以點頭或附和來表示正在認真聽,也可以說:“啊,是嗎?”“然后呢?”“嗯”等。如果你不附和說話的人,只是安靜地聽著,即使是真的很認真聽,說話的人還是無法感受到。
跟孩子對話時注意你的姿勢和身體動作
跟孩子對話的時候請你時刻注意自己的姿勢和身體動作,特別是眼睛要平視孩子,托起腮幫子坐著或是揚起手的姿勢會給孩子壓迫感。媽媽自己都沒察覺到的一些習慣性動作也許會引發(fā)孩子不愉快的情緒。
怎樣爭取時間
你正忙得不可開交時孩子跟你說話,很多媽媽就勉強聽著,但是孩子能感受到你有沒有在聽。這時候,跟孩子表明:“媽媽現(xiàn)在沒有時間,等會兒再說好嗎?”或“五分鐘之內(nèi)能說完,就說說看吧。”這比勉強聽著效果更好。媽媽的這種靈活性更能贏得孩子的好感。請記住,孩子一旦關閉心門,再重新打開是非常困難的。
請你注意自己的表情
講課的時候經(jīng)常能看見一些聽眾哭喪著臉,看著他們滿臉的不高興,我心里就像打鼓似的不停地想:“是不是我講的太沒意思了?”或“覺得我討厭?”但是有一天,忽然發(fā)現(xiàn)我自己的表情跟他們沒什么兩樣。那天,我正在做講課前的準備,無意之間瞥了一眼鏡子。天哪!鏡子里是緊蹙眉頭的女人,一臉兇巴巴的樣子……人們在專心做事的時候很容易做出讓人害怕的表情,而孩子們對這些表情的反應更敏感,所以跟孩子對話的時候請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情。
家長可以通過上面的內(nèi)容熟練的掌握孩子的與孩子溝通的巧妙的方法。相信家長對于上面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肯定對于教育孩子也有了很深的作用,希望您對于我們的內(nèi)容多提一些寶貴的建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