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xdf 作者:上海托幼 2012-03-27 09:34:44
幼小銜接是整個教育階段中第一個重要的銜接環(huán)節(jié),銜接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的長遠發(fā)展,因此,這一問題歷來都得到了較大的關注與重視。
一、銜接的主體:由幼兒園單一主體向幼、小共同參與轉變
幼兒園與小學是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兩個主體,作為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它們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組織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這也是幼小銜接之所以重要的原因,而如何讓幼兒適應這種差異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難點。在以往的研究與實踐中,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幼兒園如何單方面地開展銜接工作,幼兒園是幼小銜接的唯一主體。而小學只是在開學的第一周內開展參觀小學、學習相關規(guī)章制度等少量的活動,幫助剛入學的幼兒適應小學生活。小學對幼小銜接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幼兒園,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缺少溝通,而且傳統(tǒng)觀點總認為“幼兒園應該向小學靠攏,銜接任務主要由幼兒園完成”,這些都是影響幼小銜接有效開展的因素。
近年來,有些學者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指出,家庭、幼兒園、小學要為幼兒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作好各種準備,只有各方面加強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幼小銜接的質量。因此,幼小銜接的主體不應該是單一的,幼兒園與小學應該共同參與、雙向互動,可以采用參觀、座談、共同研討等形式,在幼兒的認知、行為習慣、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的培養(yǎng)上展開溝通與協(xié)作,最好能采用一種連續(xù)的培養(yǎng)方式,由幼兒園階段開啟,在小學階段加以延伸,畢竟習慣與態(tài)度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長期培養(yǎng)的結果。
此外,家庭雖然不是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主體,但家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只有保持家園一致、家校一致,幼小銜接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二、銜接的內容:由重知識、技能向重興趣、習慣和情感轉變
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即“銜接什么”,已有研究大多從幼兒到底存在哪些適應困難著手。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家教委開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這項研究指出,幼兒入學困難一般分為學習與社會性兩大方面。學習適應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讀寫與數學兩個方面,社會性適應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任務意識與完成任務的能力、規(guī)則意識與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獨立意識與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等方面。
在以往的實踐中,我們往往以解決幼兒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為主,較為重視讀、寫、算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傳授,這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因為幼兒在進入小學后第一個面臨的就是這些方面的困難,更為重要的社會性方面的適應問題往往就被忽略了。
日本一項有關幼兒園大班幼兒的發(fā)展狀況與小學1~3年級成績的相關調查指出,幼兒的好奇心與社會能力的得分高低與一年級語文、社會、數學等課程的成績高低存在著相關性。因此,幼兒的好奇心與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幼小銜接需要重視的內容。
另一項關于學業(yè)成績與IQ的相關調查指出,有的幼兒IQ高,但生活習慣與自主性差,會導致較低的學業(yè)成績;相反,有的幼兒IQ雖然不高,但自主性和適應性方面較強,學業(yè)成績照樣很好。
幼兒園如果僅僅關注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就開始大量訓練幼兒的讀、寫、算等學業(yè)技能,甚至出現(xiàn)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當幼兒剛進入小學時,因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業(yè)技能,他們看起來似乎很快適應了小學的學習生活,但實際上,這樣卻更有可能挫傷幼兒的積極性,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fā)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幼兒順利解決社會性適應方面的困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提高他們進入小學的愿望,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就好比“授之以漁”,這樣才能使幼兒從“看上去適應了小學生活”轉向“真正喜歡小學生活”,實現(xiàn)幼小之間的過渡與銜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