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 作者:無言ok 2014-11-04 18:03:51
本文是家長幫專家團“無言ok”新作,結合了這幾年對幼升小的粗線條認識,愿為家長提供幫助。
入門級的幼升小家長需要做以下幾步工作——
一、家庭定位:
北京的家庭階層分化大,從貧無立錐之地者至到富可敵國戶,同處一城,嘆為觀止。家長認清自己家庭位置,會有利于擇校的準確性。最底層,底層溫飽型,中層工薪型,中層中產型,上層政商型,高層。社會階層的兩端不在討論范圍內,上層政商家庭甚至可以直接影響政策走向,也不存在子女升學難題。
我們做入門級討論,集中在草根階層,即受政策影響最大卻對政策走向無任何直接影響的階層,間接影響通常更要通過媒體實現(xiàn),但非常有限度。
清楚自身家庭定位,有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長。但這應該只是家長思想中的意識形態(tài),最好不要影響孩子,甚至于有意無意給孩子灌輸階級歧視的觀點。
按正常倫理,在不讓孩子吃虧的前提下,家長應該盡量培養(yǎng)孩子平等、博愛的人性。但社會中普遍發(fā)育的二皮臉現(xiàn)象,確實不是小小家庭可以改變。
二、幼升小三準則:
以下三條對所有幼升小草根家長都適用,無論擇不擇校:
1、政策不是草根訂的
草根階層必須接受政策,服從政策,更不能迷信政策,需要在政策變幻中的相對穩(wěn)定間隙中,多掌握知識和信息,以幫助自己做好子女教育的長期規(guī)劃。舉例來說,封區(qū)政策固化了西城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但這種優(yōu)勢并非雨露均沾,草根家長要有清醒認識,古人的教導,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草根家庭沒有嬉的本錢。
而另外一方面,不僅政策的制定權不在草根階層手中,連政策的解釋權也不在草根家長手中,因而,鉆政策的空子想急功近利獲取好的升學機會,容易被政策補丁封殺。舉例來說,2013年全市信息采集制度剛出臺時,不斷有高人針對信息采集制度在網絡中發(fā)表對策,眾所周知,網絡是公眾包括政策制定者也能看到,于是不斷有補充規(guī)定出臺,給幼升小的家長制造了額外的麻煩。
2、應試體系不可動搖
草根階層可以并且能夠在目前的應試體系下使子女獲得寶貴的教育背景優(yōu)勢,以獲得有限度的社會地位提升。
但我國從幼升小一直到中考之前,已經經過人大立法廢除了考試選拔制度,只是北京難以做到教育有效均衡,其理由可查閱第七章《2010小升初小老虎爸爸的一封信》中所引錄的一位參與制訂相關立法的匿名官員或智囊的言論,他尖銳地指出北京教育不能均衡是人為因素,也就是條子、關系搞垮了均衡的升學秩序。
這位官員或智囊并沒有說錯,事實即是如此。
盡管沒有名義的應試體系了,但中考還是應試體制的一道重要關卡,中考是為高考準備的排位賽,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升初則是為中考爭奪出發(fā)的有利位置。
因而,家長對子女教育的9年規(guī)劃,至關重要,舉例來說,以往西城(不含宣武)家長的多數(shù)是T+3或T+4式的,T是9年義務教育的起點--幼升小入學那年,T+3即小學3年級或(T+4)小學4年級以后,家長對孩子的學業(yè)會管得比較緊。當然,海淀家長的相當大部分是T+1,甚至T- n。
3、捂緊錢包
這個話題討論多了,是要遭飛錘的。你懂得。現(xiàn)在,網絡水軍水平非常高,技巧也非常嫻熟,一個人也能制造出千軍萬馬、川流不息的聲勢來,只要有人出得起銀兩。
三、擇校理念:
家長的擇校,簡單歸納為:重視學業(yè)。重視快樂。改善學習環(huán)境。隨風逐流無主見。其他。
以上的理念不分先后順序,無所謂對錯,由家長根據自己的理念來收集信息、研究掌握的資料,為自己的寶貝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
四、擇校差異:
1、重視學業(yè)的擇校
簡單講,中關村的教育即是重視學業(yè)的同義詞,重視學業(yè)的家長,選擇海淀中的多數(shù)學校,及西城的海淀化學校,較為有利,這是因為封區(qū)政策的嚴重影響,中考跨區(qū)難,海、西以外的區(qū)的學生在高考時的名次不利。
高考時,標志著各中學最高水平的北清率(考取北大、清華的幾率)是看全市的排名,大約是在700名以前,按以往數(shù)據大量集中在海淀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十一、一零一中,及西城的4中、北師大實驗、師大二附中、8中這幾所學校。豐臺的12中,朝陽的外國語學校,順義的牛欄山中學,西城的師大附中、161,海淀的首師附中等,東城的171、2、5、匯文等,也有一些數(shù)量考入北清,但不及第一陣營的數(shù)量龐大。
我自身是在第一陣營的高中畢業(yè),我的感受是同學學習氛圍濃厚,學習中一旦有了一個問題找同學解答(同是住宿生)或相互切磋,很快就能解決,學習的視野很廣,各類知識都能接觸到,鉆研的深度也非普中可比,另外名校的教研水平,對高考考題的把握也是普中望塵莫及的,所以才有引言部分的那次終生難忘的對比。
學業(yè)擇校的細節(jié)討論,留在今后的專業(yè)級討論中。
2、重視快樂的擇校
有教育家說,快樂不是傻玩,在快樂地成長中增長智慧獲取知識陶冶心靈,才是理想的教育過程。在這方面出名的是兩所位于海淀區(qū)的名校: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北京大學附屬小學。這兩所學校的很多家長具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并具有很強的早教能力,因而培養(yǎng)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孩子。曾經有家長希望找一所快樂教育的學校,留作業(yè)少,成績還又好的學校,這樣的學校形容北大附小、北大附中、乃至北京大學,應該無出其右了。
只是,這兩所學校的擇校難度都很高,北師大附小的擇校難度京城第一,需要是教育界人脈好的家長才有機會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這所學校,而一字之差的北大附小,過去的擇校費用在2009年就突破了六位數(shù)。
快樂,背后是不愿意讓人看的辛苦。也有小學校長,不止一個,持有孩子就應該玩的觀點,他們領導下的學校,是真正的快樂教育,我曾經很驚訝有高年級孩子平日晚上7、8點鐘還要出去打排球,當然,周末周日,我也看見家長帶他去上坑班。所謂課內快樂,課外補。也是西城T+3的一件實例吧。
有很多不用上補習班的快樂成長且小升初順利進入好學校的例子,只是對草根家庭來說不可復制,多數(shù)是因為中學有人,少數(shù)得益于輪盤賭政策。
快樂擇校的細節(jié)討論,留在今后的專業(yè)級討論中。
3、改善學習環(huán)境的擇校。
北京老城區(qū)很久以前,至少是在奧運會之前,已經停止審批新的居民小區(qū)樓盤的建設項目,重要機關的民居建設仍不受影響,但和草根家庭關系不大。大量新樓盤是在幾環(huán)以外建設的,小學配套不齊,中學資源更糟糕,對孩子的就學環(huán)境有影響。因而需要改善孩子就學環(huán)境的家庭為數(shù)不少。
這類擇校的細節(jié)討論,留在今后的專業(yè)級討論中。另外幾類擇校理念,因無明晰的擇校方向,有待家長自己拿注意甚至事后諸葛亮。
五、信息的收集,資料的整理
對幼升小家長來說,最需要的是關于目標校的定性信息,這是家長口碑或公認的主流認識。
比如,曾經有家長對我講過某位爭議比較大的校長的真實事跡。有一天,這位校長去食堂巡視,看到某位孩子很瘦的時候,半開玩笑地說,“你怎么這么瘦呀?是不是沒好好吃飯呀。”結果,小孩子不懂校長的幽默,非常生氣地把手里的勺子甩在地上,狠狠地說:“我沒不好好吃飯。”當時在場的老師們都驚呆了,反而是這個校長,不聲不響地把勺子揀起來,用手絹擦干凈,又遞還給孩子,一點都沒責備孩子。我聽完以后,瞬時改變了對這個校長的印象。大氣的校長,能帶好學校。
對于名校的名校長甚至不有名的校長,晨報老廖在他的《中小學校長印象》中都有夸贊,其中不乏溢美之詞,有些校長做的并不好,反而是家長口口相傳的小事情,更能看到校長們品德的高貴。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有個著名的條子校,我對它印象一直不好,但有個畢業(yè)生的家長告訴我,她孩子班上的推優(yōu)是真推優(yōu)。頓時,家長的一番話,又改變了我對一個學校的印象。
有的校長很貪鄙,那不是一件事情二件事情而是由多組相互印證的信息證實的。但,即便是對我的老朋友去為孩子擇這所學校,我也不方便說什么。畢竟他對學校的印象非常非常好。
定量數(shù)據,對幼升小的家長是用不上的,高考與幼升小無直接關系,而中考和幼升小是9年義務教育的一進口一出口,家長需要做的是9年規(guī)劃的,而不是迷戀小學與中學的對位關系。天下是有可能掉餡餅,但那餡餅能吃嗎?就像在第九章《敲山震虎--學點騙術再教育孩子(守住錢包)》所提到過的種種免費講座,只是騙局的開始而已。
六、擇校決斷
主意是要家長自己拿的。只有自己對自己家的事情最清楚,也能找到對自己寶貝孩子最有利的培養(yǎng)路線。
學校的事情盡量找前輩的家長咨詢,而別去聽江湖人士的信口開河。真正的家長愛孩子,聽到有孩子受傷害的新聞就有切膚之痛,而關愛孩子也是發(fā)自內心的,在不損害自家孩子利益的前提下,家長們往往有互助的本能,而假冒家長的各類托兒這時候就顯得格外無恥。
只不過現(xiàn)在是水軍興旺的年代,水軍從不是單兵作戰(zhàn),家長最好遠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