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8-16 16:21:01
游戲后,根據(jù)游戲內容的需要,我又啟發(fā)幼兒自己為游戲活動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制作。許多幼兒參與收集各種廢品和游戲材料,如,瓶罐、貝殼、包裝盒、塑料小人等,并制成玩沙時所需玩具和飾物。整個過程不停地挖、砌、堆,一雙雙小手得到了鍛煉,其聰明才智也得到了發(fā)揮。
二、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在沙池里游戲,孩子處于自由交往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一起交談各自的構思,商量怎樣玩,這就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言語交流的機會。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聯(lián)系動作特征,直接感受并能理解:“挖、砌、堆、填、搭、埋、掏空、包圍”等詞語,如果離開動作來學習這些詞語,其效果大不一樣。有趣的是平時不喜歡說話的立立小朋友在用沙子構建了一定場景后,其想象的情節(jié),依然在他腦中馳騁,他迫不急待地將這種想象告訴老師和小朋友,講成一個有聲有色的故事:“我從自己的家中挖個通向咪咪家的通道,然后用‘板子’架在上面,用沙子堆好,等到敵人攻擊我們家時,我立刻沖到咪咪家,向解放軍報告情況消滅敵人。”可見,玩沙游戲能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三、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玩沙游戲沒有規(guī)則的約束,幼兒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構思和建造,游戲始終處于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幼兒為了實現(xiàn)游戲的目的,就要不斷適應發(fā)展著的新情節(jié),玩出新花樣。
例如:有一次孩子在沙堆里玩挖坑的游戲,我就問孩子:這么深的一個洞,你們看像什么?孩子們紛紛說:像河。“那再長一點,就能讓更多的人喝到水了。”孩子們一聽,都一起動手挖起來。他們的活動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興趣更濃,積極性更高。在以后的活動中經常挖河,為了引起更多人的投入,再第三次活動后我組織孩子討論:挖出來的沙可以干什么?孩子們有的說:堆山;有的說:造房子……于是新的主題活動又生成了,這次活動是堆小山,并學會把沙拍緊,不至于下滑,但孩子們發(fā)現(xiàn)小山不美,就找來樹枝、樹葉點綴……顯然,這些情節(jié)使玩沙的內容得到了充實,也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