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07 12:18:32
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從各種讀書活動的火熱現場以及后臺粉絲的留言中,小編欣喜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都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共讀、怎么互動、怎么通過繪本講讀讓孩子愛上閱讀,依然是家長們共同的困擾。
美國有一項非常著名的研究發(fā)現叫“三千萬詞匯鴻溝(The 30 MillionWord Gap)”——三歲兒童每天使用詞匯的86%-98%都與父母是一致的;兒童到了四歲左右,他們之間的詞匯量之差可以高達三千萬。
研究提示我們要關注親子之間每天、每小時、每個句子乃至每個詞的互動和溝通,因為正是這最基本的交流單元,組成、構建了兒童學習經驗的大廈,也很不幸地,造成了不同背景兒童發(fā)展巨大的、難以彌補的鴻溝。
每天堅持親子閱讀,帶給孩子的絕不只是詞匯的積累,更有美的熏陶、知識的滋養(yǎng)、視野的拓展、情感的傳遞……然而,如果共讀的方式不對,可能讀得越多,問題也越多,一起看看以下幾個常見的誤區(qū),你是否無意間“中槍”過?
誤區(qū)1:讀繪本時要多教孩子識字
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于視覺形象更為敏感,閱讀繪本圖書中的畫面,正是培養(yǎng)孩子觀察力、想象力和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然而,有些家長偏偏把讀繪本變成了“識字啟蒙課”,將孩子感興趣的畫面匆匆?guī)н^,而把時間停留在對孩子而言還很陌生的文字上,比如:
寶貝,告訴媽媽這個怎么讀?
媽媽昨天不是才教過你嗎?
當孩子恰巧“蒙”對時,可能會獲得熱情的贊美;而當孩子答不上來時,則可能是新一輪“識字轟炸”。在這個過程中,對優(yōu)美畫面和生動故事的忽略,會錯失挖掘孩子潛能的重要機會,而且家長過于注重識字容易轉移孩子對聽故事這件事本身的興趣,久而久之,甚至喪失閱讀興趣,那就得不償失了。
誤區(qū)2:讀繪本時要隨時給孩子講道理
有的家長認為繪本的教育價值就是讀完之后能夠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如同中學的語文閱讀理解題,他們總是千篇一律地以“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為結束方式。
對于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我認知和生活經驗有限,當家長以成人口吻來講解故事的“中心思想”時,一方面會限制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比起深刻的大道理,更能激起孩子共鳴的是故事中的人和事與孩子的生活有交集的部分,家長不妨從這些方面去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悟。
誤區(qū)3:讀繪本時只提“封閉式”問題
讀繪本時多與孩子進行對話和交流,既能啟發(fā)孩子主動思考,鍛煉他的語言能力,也能有效增進親子溝通,但是如果總是問孩子封閉式的問題,那就難以達到啟迪智慧的目的了。比如:
小貓這樣做很棒,對不對?
你也喜歡小熊,是吧?
這種問題通常較適用于年齡較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的孩子,或者當孩子情緒不佳、暫時不愿講話時,也可以用這種“封閉式”提問來引導孩子逐步打開心扉。通常情況下,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天馬行空地多離開“主題”去大膽“開小差”,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大有裨益,久而久之,親子間的共同語言也會越來越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