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萬全小騎士兒童健康 2018-05-15 10:34:51
嬰幼兒運動功能的發(fā)育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那么,正常情況下,寶寶幾歲走路算正常?換句話說,多大的孩子還不會走路就要去醫(yī)院檢查了?
寶寶的足部有什么特點?
人類的單側(cè)的腳骨(左右相同)有26塊:包括7塊跗骨,5塊跖骨和14塊趾骨。
嬰兒的腳結(jié)構(gòu)復雜,主要是軟骨和一些小骨頭,隨著寶寶的生長,骨化成型過程就慢慢開始了,并且一直持續(xù)到6歲,此時骨組織構(gòu)造就和成人差不多了。骨頭的構(gòu)造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科學研究證明,寶寶的足部有70%是軟骨,骨組織彈性大,容易變形,再加上腳的表皮角質(zhì)化層薄,肌肉水分多,很容易受到損傷而感染。而且嬰兒腳的底部,分布著與身體臟器相關(guān)的血管和神經(jīng)。
兒童運動的發(fā)育特點
抬頭:
新生兒俯臥時能抬頭1-2秒,3個月時抬頭較穩(wěn),4個月時抬頭很穩(wěn)。
坐:
6個月時雙手能夠向前撐住獨坐,8個月時候基本上可以坐的很穩(wěn)。
翻身:
7個月時候能夠有意識地從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然后從俯臥位翻身至仰臥位。
爬:
應從3-4月時候開始訓練。8-9個月基本可以用雙上肢向前爬行。
站、走、跳:
11個月時候基本可以獨自站立片刻,15個月可以獨自走穩(wěn),24個月時可雙足并跳,30個月時候會單腳跳。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xiàn)以下情況,則需要考慮是存在大運動發(fā)育遲緩,需要及時就醫(yī):4個月尚不能胎頭,8個月尚不能翻身和獨坐,13個月尚不能獨自站立,15個月仍不能獨立走。
越早走路越好?
既然上面提到,如果寶寶15個月仍不能獨立走,可能存在大運動發(fā)育遲緩,需要就醫(yī),那么,是不是越早訓練寶寶走路就越好呢?越早走路的寶寶會更聰明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足部肌肉尚未發(fā)育完全且比較柔軟的情況下,寶寶腳后跟和腳尖的負擔是超乎大人所能想象的。
過早的讓寶寶練習走路,寶寶的雙下肢無法承受自身的重力,容易發(fā)生傾斜甚至摔倒,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