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29 11:15:29
悉心督導、啟發(fā)誘導,而不是強制、包辦、嘮叨
是孩子就會有貪玩的心思,尤其是那些年齡小的低年級學生,學習、寫作業(y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玩耍則是與學習同等重要的另一部分。
所以,小學生可能會非常貪玩,忘記寫作業(yè)、不好好寫作業(yè)這樣的事情也就時有發(fā)生。身為媽媽,我們當然會經常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的學生身份,同時也會督促他應該好好地完成作業(yè)?墒牵械膵寢尩亩酱贂饾u變了味道,從督導變成了強制、包辦、嘮叨,“快寫作業(yè)!”“不寫作業(yè),是想挨打嗎?”“你又不聽話了吧,怎么又沒寫作業(yè)?”“聽話,不寫作業(yè)可不行,媽媽這么辛苦照顧你的生活,你怎么也要體諒媽媽吧?”……類似這樣的話便接二連三地從媽媽的口中傳到孩子的耳中。
但這樣的一些話可能在最開始時會有一些效果,可如果媽媽經常這樣說,孩子很快就會聽得麻木了,漸漸地就會覺得媽媽好像是一個“監(jiān)工”,時刻監(jiān)督著他的學習。更有甚者,有的媽媽會因為孩子不寫作業(yè)而“打罵伺候”,這樣的強制性學習,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不好玩的事情,甚至來說是個負擔,同時他也會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失去了寫作業(yè)的快樂心情和主動性。
結果,孩子帶著這樣一種負面情緒坐下寫作業(yè),既要和自己頭腦中的不高興做斗爭,同時還要思考如何做題,這樣又怎么可能把作業(yè)寫好呢?而且,因為總是被媽媽強制寫作業(yè),孩子會對作業(yè)產生抵觸情緒,只要媽媽不盯著,他就不會主動去寫,而媽媽得知這樣的情況之后,就又一次開始了強制、包辦和嘮叨。這個惡性循環(huán)一旦開始,就會將孩子向討厭學習的旋渦中不斷地拖拽。
由此可見,要督促孩子主動去寫作業(yè),強制的手段是不行的,我們應該采用細心督導、啟發(fā)誘導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理解我們的苦心,意識到我們是在為他好,從而做到主動去做作業(yè)。
所以,我們應該一改往日那種厲害冷酷的“監(jiān)工角色”,轉而恢復到孩子最喜歡的“溫柔媽媽”的角色上來。
如果孩子不寫作業(yè),沒必要橫眉立目地訓斥他,簡單提醒一句:“寶貝兒,媽媽今天還沒看見你的作業(yè)本,它還好嗎?”看似玩笑,實則關心,孩子立刻就會意識到他還沒寫作業(yè),也許他在會心一笑的同時,就立刻打開書包,拿出作業(yè)本開始寫起來。
如果孩子一直拖著不寫作業(yè),可以輕輕敲敲桌子,提醒他“現在是做作業(yè)的時間,抓緊時間趕緊完成自己的工作才是正事”。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隨便斷言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比如,有的媽媽看到孩子作業(yè)總也寫不完,就回走過來說:“不會吧?你又沒好好聽講吧?肯定又走神了吧?”孩子可能只是在思考一道題的各種解法,或者只是在進行題目的聯想,但媽媽的這種斷言,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思考,同時也會讓他覺得很委屈。所以,此時我們也要信任孩子,可以簡單且溫柔地問一句:“有問題嗎?”如果孩子真的有問題,他自然會向我們求助。
假如孩子真的提出了問題,媽媽也要有智慧地予以回答,可別說:“這么簡單都不會?笨死了!”也不要說:“你是不是又沒聽老師講?”我們應該只關注孩子的問題,但也不要立刻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可以給他一些點撥,指引他向幾個方向去思考,或者給他提一些建議,幫助他打開思路。
當然,隨著孩子學的知識越來越多,我們也許無法做到一下子就給他指明思考方向,那就不如和孩子一起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將思考的方法教給孩子,或者教他學會自己尋找解決的途徑,讓他在日后再遇到問題時,能自己主動去想辦法。而這種需要一起思考的問題,最好都留到最后去做,應該讓孩子先把他會做的題目做完,以免因為一道題而耽誤了后面作業(yè)的完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