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8-06-04 11:15:58
成語解釋:
假:假借;憑借。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憑借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人。
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楚策一》:“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成語繁體:狐叚虎威
成語簡拼:HJHW
成語注音:ㄏㄨˊ ㄐ一ㄚˇ ㄏㄨˇ ㄨㄟ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狐假虎威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假,不能讀作“jià”。
成語辨形:狐,不能寫作“孤”;假;右邊不能寫作“段”。
近義詞:仗勢欺人、狗仗人勢
反義詞:獨步天下、獨擅勝場
成語例子: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