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1-08 21:34:58
教育要使兒童成為一個有幸福體驗的主體,必須給兒童交往與對話的機會和權利,同時給予關注和指導,幫助他們提高人際交往技能,真正促進個體社會性化。
一、主題內涵
作為一個內向、不和群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自發(fā)游戲中突然出現(xiàn)主動找同伴游戲的行為。這其中除了孩子體驗到了同伴交往的樂趣,獲得了交往的滿足和成功;更需要教師尊重幼兒的人格和個體差異,站在孩子的認知特點理解他們的行為,在保持幼兒興趣的前提下恰當介入,正確引導孩子的生成活動,幫助孩子提高人際交往技能,真正促進個體的社會化進程。
二、背景及案例描述
。ㄔ摬糠謶患议L要求已經(jīng)刪除,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三、分析
如果孩子趴在地上學小狗是偶發(fā)的游戲,那么孩子們在老師阻止之后就不會再次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然而,從天天在玩耍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異常興奮可以推測,一向喜歡獨自活動、不和群的天天,在飯后可能是在偶然的學小狗爬時與同伴玩在了一起,并從中體驗到了與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樂趣,獲得了同伴間交往的成功體驗,從而產(chǎn)生了與同伴交往與共同游戲的需要。當我在孩子睡覺前,輕聲詢問天天為什么要當“小狗”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時,孩子高興地告訴我:“我做小狗很快樂,這樣有很多小朋友來和我玩,我就不孤單了……”
由此可見,對“扮演小狗”活動的情有獨鐘的天天在活動中獲得了交往的“滿足”和“成功”,致使孩子在老師兩次干擾之后,仍然“一如既往”的繼續(xù)她的自發(fā)游戲。而我一開始只把孩子學“小狗”玩,當成了是孩子們在“欺負”天天,從成人的角度去理解這一發(fā)生在孩子們之間的“游戲”,甚至有些誤解為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于是接連兩次給予阻止。幸虧我的“好奇心”和所學的教育理念,激發(fā)我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并從天天與同伴們快樂的交往中得到啟示,適時的對孩子的行為給予了肯定和保護,當然肯定和保護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很顯然,孩子在以前的活動中,多為“單兵作戰(zhàn)”,對于身心各方面均處于發(fā)展之中的幼兒來說,這種狀況對她的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當孩子偶然在“小狗”游戲中體驗到交往的成功時,作為教師——我必須掌握好介入的方式與時機,采用情緒感染、行為暗示,群體影響等方式來達到介入、干預的效果。并以滿腔熱情關注幼兒的所有游戲行為,有意識的表現(xiàn)出對游戲的濃厚興趣,直至以游戲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動之中,進行正確引導,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積極的交往觀。而且在此基礎上,生成了“我們和動物是朋友”的主題活動,進一步擴大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知識范圍,增進天天和同伴之間的交往。
人的個性是他自己的生活史的產(chǎn)物,起源于兒童同周圍世界的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天天的個性比較固執(zhí),有些內向,在這之前一直表現(xiàn)為不和群。根據(jù)皮亞杰的心理學發(fā)現(xiàn),兒童的意識產(chǎn)生于他們對自身動作的反思:兒童因為動作而認識了世界,兒童也因為動作而意識到那個發(fā)出動作的“我”。所以,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兒童的動作,都起源于兒童同周圍世界的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天天就是在扮演“小狗”動作中認識到了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樂趣,體驗到了同伴們圍在一起游戲的快樂,由共同的“小狗”游戲產(chǎn)生了同伴間交往、合作的需要。同時這表明孩子們之間是平等的,是一種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的小群體活動,它指向個體發(fā)展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性格、興趣、能力、表達表現(xiàn)和適應性等各方面的差異。小班年齡階段的孩子大多數(shù)處于個體活動,具有好模仿的特性,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應充分利用小群體環(huán)境使孩子間互動交流成為有價值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能更好地進行個性化的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