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6-02 16:01:59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植物在成長》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 教學內(nèi)容
《種子發(fā)芽了》《茁壯成長》《碩果累累》
二、教學要求:
認識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種植植物、果樹,讓學生觀察、記錄、交流這一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植物的成長、開花、結果這一過程,認識植物生命的歷程。
1、認識植物的種子。
2、知道種子萌發(fā)時的必備條件。
3、植物在茁壯成長時需精心培植,觀察、記錄并相互交流。
4、 了解一棵完整的植株的組成部分。
5、 總結交流并描述植物的一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植物的一生和不同植物之間的差別。
2、如何種好植物并記錄它的成長過程。
四、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二課時 課題1、種子發(fā)芽了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的:
1、 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設計實驗。
2、 觀察、研究、記錄水、陽光、空氣、溫度、土壤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3、 觀察、記錄種子在播種后的成長、變化。
4、 認知塑料薄膜的使用和溫度的關系。
重點:要讓同學們認識實驗在學習科學中作用,認真、細致、觀察、記錄、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是實驗的基本條件。
難點:落實科學實驗的每一步驟
教學方法:實驗、指導、共同研究
教具:花盆、種子。
板書設計:種子發(fā)芽時的必備條件
1、充足的陽光
2、適宜的溫度
3、足夠的空氣
4、適量的水分
5、適當?shù)酿B(yǎng)料
6、好的土壤
所用參考資料:教參
課后心得:由于在課堂上講解植物比較抽象,而校園的植物又不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讓同學們認為植物似乎與他們的學習關系不大,實驗不好展開。
課內(nèi)作業(yè):種子在自然界的生長到死的過程(24)
課外作業(yè):實驗種植小植物
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在《植物在成長》這一單元中主要是認識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密切關系,認識植物就應從植物的成長過程開始,我們現(xiàn)以種子的認識開始。
1、 植物的種子呈現(xiàn)多樣化的形態(tài),展示種子區(qū)分種子與瘦果和碩果的不同,防止把瘦果和碩果誤認為種子。什么是碩果:碩果是果實的一種類型,屬于單果,是禾本科特有的類型,許多碩果被人們當作糧食使用,如水稻、小麥、大麥等,什么是瘦果?指小形干燥、果皮堅硬不開裂,內(nèi)有一粒種子,由一心皮形成的果實。
2、 種植種子,首先準備好花盆、種子,按教材要求分兩組實驗,一種是在條件好的情況下實驗(包括陽光、溫度、肥料、土壤、水等),一種是在缺失某種條件下的實驗。
對種子的要求是:生長發(fā)育期短、根莖、葉、花、果實明顯的植物,通過學習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3、 總結交流,植物成長的必備條件,課內(nèi)作業(yè)見板書設計。
4、 家庭作業(yè):在家種植一或二種植物,把它的成長發(fā)育這一連續(xù)過程通過觀察研究、記錄下來,清楚了解植物的一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