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05 11:17:33
2、要培養(yǎng)學生多讀會讀的好習慣。大部分的孩子在做題時只讀一遍題目,而且讀的很快只了解了一個大概,并沒有真正理解它內在的含義,有的甚至只是看一眼題的長短,若太長他們就會懶得看懶的讀,導致最后不會做。接下來就是問別人,更有的問都不問胡亂的完任務,有的甚至去抄別人。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學習,解決它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養(yǎng)成多讀題的好習慣,因為孩子在多讀的時候他就會思考,多讀幾遍就會慢慢體會到這道題的方法。還能鍛煉學生語言的流利性。在多讀的基礎上要會讀,多讀不是有口無心的讀而是帶著思考帶著問題的去讀,在讀的同時去思考,找到本題的關鍵所在,如在做一道應用題,讀題的同時首先要弄清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要求的量,其次就是要思考用什么方法來解決。我在教連減應用題時抓住教材的主題圖,讓學生先獨立看圖,讀圖中的“小跑泡”,同桌交流已知條件是什么?(有85個西瓜,王叔叔運走了40個。張叔叔運走了26個)要求什么問題?(還剩……)讓學生把問題補充完整。再思考用什么方法做,最后列式計算:85-40-26=19(個)。
從上面可以看出教會學生讀題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
二、在傾聽中模仿。
課堂中教師的示范,同學的示范,使學生們學有榜樣,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數(shù)學語言表達。例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讀題難度較大,老師的范讀就很重要,所以我首先示范,接著要求學生默讀至少三遍,并要求說出:“題中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題目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你是怎樣想的?”如學生答不出,我又示范讓他們聽,最后讓他們模仿著多說幾遍。這樣既培養(yǎng)了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審題能力,還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聽清楚教師的提問、講解,才會由“會聽”轉變到“會說”。例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游樂場情景圖后問,這是什么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我先讓班中好的學生嘗試著講,讓其他學生仔細聽好,再由中等生跟著說,然后讓全班學生來說。最后放光盤中的老師同學說,這樣通過學生對優(yōu)生的模仿,光盤中的老師同學的模仿,使學困生學會了說,所以要讓學生學會聽,只有在聽清楚老師的提問、講解,同學的復述后,才會模仿,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來表達自己思維的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